和牛人一对一交流之后
每年的寒暑假,我都会携全家前往大城市游历,旨在遇见平日难以触及的杰出人物,参与他们的课程,并争取与他们对话的机会。起初,我满怀期待,希望利用假期自我提升,同时拓宽孩子们的视野。然而,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学习与陪伴之间难以平衡,家庭间反而产生了不必要的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学会了“适度放手”——要么独自出行,要么带着孩子但不再设定过高的期望,因为许多事情非人力所能及。更理想的做法是,既规划好自己的学习,也安排好孩子的活动,实现共同成长。遗憾的是,这种理想状态我尚未亲身体验。
此次北京五日游,我尝试放下对自己的苛求,以及对家人过高的期待。此行不为收获具体的成果,而是将其视为生命中的一次独特体验,让我暂时脱离日常,沉浸在新环境中,享受那份不同以往的感受。我告诉自己,只需放松心情,尽情体验这一切。
我下定决心,无论老公如何照顾孩子,无论孩子们如何度过在北京的时光,我都欣然接受。
结果令人惊喜。
就我个人而言,有几点深刻体会:
一、我异常幸运地获得了与杰出人物同台交流的机会,这是始料未及的。尽管因小插曲(如上台前吃饼干影响形象)而略显紧张,偏离主题或自我批评,但我学会了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这种机遇难得,且我相信未来能更加从容应对。
二、牛人的自信源于对自我的深信不疑,这是普通人可以借鉴的。他们全情投入,周围的人也因此信服,形成了正向循环。我们可以设定理想状态,并以此为标准生活,逐步成为他人眼中的佼佼者。
三、牛人与普通人的差距在于时间管理。他们高效利用时间推动成长项目,而普通人则可能虚度光阴。我深受启发,决定使用效率手册等工具,成为长期主义者,逐步靠近目标。
四、所有牛人都是阅读爱好者。我的老师便是例证,他著作等身,博览群书,且对哲学有深厚造诣。他的知识如泉涌,激发了我们的灵感,拉近了我们与名人的距离。
五、牛人的成功还源于不懈努力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他们善于切换任务以“休息”,而非纯粹的休闲娱乐。
六、圈子与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是环境的产物,应努力融入理想的圈子,投资自己,结识贵人。
七、不赞同牛人的某些观点时,或许正是蕴藏着宝贵的学习机会。我们应深入研究这些差异,汲取其中的智慧。
此外,此行中老公和孩子们的表现也让我感到欣慰。他们早起共进早餐,孩子们零消费,老公积极带孩子外出活动,全家始终相伴,其乐融融。这次充满“松弛感”的旅行,让我更加坚信“快乐成长,松弛养娃”的道路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