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写作经常会犯的错误!
昨天晚上,魏老师在评文时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一句话是说:写文作者就像跟出色的电影演员一样,熟悉角色,进入角色,根据角色的性格行动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
我写文总是会犯假大空的毛病。就比如《思君》一文,魏老师批评得很对,部队里根本不存在失联事情,就是受点伤也会及时通知家里的,看来我是不了解情况,写得有点假了。
由此我想起那本《如何写砸一本小说》中写的一段话:塑造一个角色远不止给他加些有趣的故事而已!
有句话说得好:好过头,反而假!我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用力过猛,才会出现如此失真现象。
所以说写文要写身边的人和事。身边的人和事比较熟悉,说的话,做的事都很真实。读者读起来才不会觉得假。
除此之外,昨天的评文给我另一个启发就是写作时对事物的观察很重要。
魏老师分享的这段《从季节里娩出的叶片》片段,作者观察仔细,写的文有血有肉,值得学习:
《从季节里娩出的叶片》每年春天,从老去的躯壳里挣扎而出的新生命都异常动人。
你看,这些从季节里娩出的叶片,沾满了血的颜色。这血色即便不是从母腹里带来的,也为生长和发育,也是挣红了脸孔。
并且,新的生命总是自带光泽,那样圣洁,如打了蜡,如上了釉,骄傲而又自持地泛着生命的辉光。
它们不知道接下来会经历风雨,会遭受霜打吗?
知道。我想它们当然知道。正因为知道,它们才更珍惜这浩荡春光,并在这仁慈浩荡的春光里尽情展示生命的尊严、力量和美丽。
像这位作者,根据一片树叶,写出如此优美文字,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情感,这个就是“心眼”合一,大概就是灵魂文吧?
经过仔细观察,你再也不愁应该写什么,你自然会有想写的文章,而且它还会被你赋予内涵,这种内涵传递给了看文章的人,引起他们的共鸣,文章便有了灵魂。
我们应学会观察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学会从观察中发现,发现美好、发现丑陋、发现平凡、发现冲突,然后将你的发现用文字记录下来。这就为“心眼手”合一迈出了一大步。
然而现在媒体追求的大都是博眼球的故事,就是所谓的网文。我们是随波逐流,还是尊重文学:“做老实人,写灵魂文”?
我认为不管是什么文章,只要读者爱看,看后能感同身受就算是篇好文章了!
有人说写作最重要的是选材,没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写文就难以落笔,但其实除了选材,选角也同样重要。
《散步》作者没有去写散步中看到的美好景物,没有去描绘社会环境的变化,没有去捕捉散步时碰到的好人好事,而是着力刻画通过散步,体现出的一家三代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表现出的中年人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由于作者选材角度不同,才使读者读后眼前一亮,又给我们开辟了一个选材的新天地。
有时,虽然材料难以创新,但我们可以变换观察材料的角度,照样给读者新体验。
所以,我以后在写文时需要克服的就是假大空的缺点。文章显得空洞,往往是因为大话空话讲得太多,给人留下脚不沾地的悬空感。脚踩棉花身发飘,材料没了根基,就如同空中楼阁,没有不空洞的道理!
《爱拼才会赢》的作者彼得•古博在书中如此写道:“数据、幻灯片或堆满数字的表格,并不能激发人们采取行动。打动人是情感,而要使人们对你的设置的议程产生情感联系,最好的方式便是以‘很久以前’开头。”
“很久以前”总是出现在孩子睡前的故事里,在这里是指擅用故事来阐述道理,实现文字与情感的沟通与连接。
我觉得很有道理,以写故事的形式写文章,不但适合文学创作,同样适合我们职场写总结。这是不是有种让大家搬来板凳听故事的感觉!
写故事还需要做到符合逻辑,符合常规。虽然写作可以天马行空创造一个世界,但常识和逻辑是基本。
魏老师在《常识》里写道:尊重常识是一回事,知道什么是常识则是另一回事。写文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假大空,要尊重事实,符合逻辑。
写文我们都是新手,缺点多多,我们还是需要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向各位老师学习,才会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