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

读《论语》 7 丨 大隐于市

2017-10-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天立程思文
天立教育集团十五周年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当然得说说,言出之人。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晚年弟子,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对弘扬孔子学说起了关键作用。

就是这第一句让多少人失去往下的念头,而这读不懂的就会在你的生活中隐形。“贤贤易色”不免得想起“明明德”、“亲亲而仁民”之类,理解第一个字为动词,第二个字为名词,“贤贤”就是尊重贤德的意思。

理解“贤贤易色”,读一则历史上“见贤思齐”而功成名就的任人物事例就轻而易举了。宋代大儒张横渠,他在少年时代,谈兵结客,豪气凌云,自从晤见范仲淹后,便回心向学,终成开北宋理学的大儒。那么你有“见贤思齐”的经历吗?如果没有,你就替自己惋惜吧!在人生各历程,你定会“见贤”,那么“思不思齐”就是你的事了。

辜鸿铭老先生解释这一句有意思,“大丈夫当如欣赏女人之美一样去追求他人身上值得追求的东西”,瞬间就直白了。但不要只停留在前半句哦。

“贤贤”就是教育的核心,体现出来的,就是对待父母的时候尽孝,对待君主时能忠诚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时能从不失信遵守诺言,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做到这三点,即便他大字不识,从来没有上过学,那么他也是一个受过教育有着真正人格的人。

子夏此句与阳明先生有相通之处,致良知是阳明先生的心学主旨,子夏此句所言便是阳明先生的“做一个有良知的人”。见《传习录》,“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便弟,见孺人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虽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不由得想起武侠小说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特写,在漫不经心的生活片段里,有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突然间露了一手,一出手就是绝技,顿时惊叹为大隐于市的武林高手。而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学历不高,读书不多,完全符合子夏假定之言,这才是大学问的人。

客官, 你遇到高手了吗?

找亮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