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呼兰河传》
去年的双12因为满200减100,高高兴兴购回了几本纸书,下单粗心的点了两册《呼兰河传》,退回一册后,现在手头就只一册红色封面的《呼兰河传》。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只看几册中国的作家的书,近来应该可以稍稍算是补上了一些。说回正题,现在要说的是三天里看完的这册《呼兰河传》。
红色的册子在一众深色书里尤显得突出,也是这阵子看的书里比较喜欢的,相对于小说的连贯故事,事件依着某一条或是某几条线索发展,《呼兰河传》似乎并不太像小说,册子里的七个章节相关,却似乎不太能直接由某个线索某个事件串连起来,不过它却又是明确的相通,《呼兰河传》记载着呼兰河的一段历史,萧红的童年回忆,一些真实生活在这里的普通老百姓。
萧红不是熟悉的名字,只是大概知道她的一生短却满是故事。故事到底如何,都算不上道听途说只是在网上无意或有意搜索出一些概括性的说明,书册上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鲁迅最欣赏的女作家,赞誉很高,有人说她清冷,有人说她慈悲,也有人说她不安,只看过这一个册子的我似乎是总结不出她的什么特点,不过至少才华这一点是肯定的。
她写乡土,写街巷,写家宅,写旁人,写童年,文字里出场的场景,人物不少,却独独少有关于她的父亲,母亲,祖母也并不慈眉善目,地主家的长孙女,父母亲的长女,衣食必然无忧,却没有得到充足的爱护,好在还有祖父,可以陪她玩耍,同她成长,如尾声中所写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那个总是陷入的泥坑,总是没人填上,叫卖的麻花豆腐,一遍遍走过门前,七月十五河面上飘着的河灯,忍耐的孕妇偷改的出生时辰,拜娘娘,野台子戏,跳大神……
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二伯,还有那些叽叽喳喳的人,这些呼兰河里生活着的那些人,好的人,坏的人,似乎没有那么清晰的界定,好的不确切,坏的也不彻底,模模糊糊模棱两可,或许就是因为现实中的人也都是这样,有好有坏,好中带点坏,坏中也总有那么点好。普通大众之中没有那么多的大恶大善,都是碌碌为生,无多讲究,主要就是活着。街坊四邻凑凑热闹,街头巷尾说说闲话,一年四季就这么来回循环地走,风霜雨雪,该挨得挨,该受就受,挨得过受得住就继续活着,挨不了受不住就是此命休矣,魂归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