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味道

2016-10-16  本文已影响65人  回聲echo

离开家的那个早晨,迷迷糊糊中听到爸爸出门上班了,不一会儿妈妈也出门了。

一看手机,不到7点1刻,蒙头继续睡。

再次被吵醒,是厨房里剁骨头的声响。

又要离开家去上班了,妈妈在为我准备大餐。

大清早去菜市场,买新鲜宰杀鸡鸭的腿和翅膀,回来剁成小块。自己调制的卤水,搭配新鲜的食材,是未注册的妈妈牌的健康卤菜。

我大概是说了一句好吃,于是国庆期间就卤了两次。末了,还要卤一盆怕我车上饿。

大鱼大肉养出来的假期,根本不想带任何吃食走。妈妈撒娇,看在大清早买菜的面子上,带一点嘛。叫嚷着少装点,吃的时候又后悔没多拿点,妈妈的味道又要好久吃不到了。

母爱的表达最易通过两种方式展开:唠叨与做饭。怕你走错,怕你挨饿。

身着碎花围裙,一边挥舞着锅铲,一边碎碎念叨,妈妈在厨房的时光想起来总是这样温暖的图景。而我或倚着门框,或躺在沙发,吃东西、看电视、玩手机……不管做什么,回家的背景音都让人觉得分为安稳。

偶尔兴起,对着厨房撒娇:妈妈,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呢?她翻炒着锅中菜肴,假装没听见。

索性冲过去抱住妈妈,偷亲一下她的脸颊,终于忍不住笑作势要打我。

妈妈的味道,是美味的代名词。那些记忆中难以忘怀的妈妈菜,总是佐以爱在调味。

最深刻是回锅肉。在用QQ签名表达心情的青涩年纪,隔一段便要写上对回锅肉的想念。

遥远的记忆里,还原出乡下厨房的大锅灶,我烧火,妈妈做饭。一大早指派我在地里摘了新鲜的蔬菜,等候赶集回来的爸爸,从背篓里翻出一大块半肥瘦的猪肉,先煮一锅肉汤。不等猪肉全熟,捞出一大半,留一小块继续滋养汤伟。妈妈手未受伤时,刀工极好,细细地切了肉片。葱姜蒜爆香,豆瓣酱煸炒出颜色,配上蒜苗或土豆,便是记忆中第一道妈妈的拿手菜。

小小的我,个子堪堪冒过灶台,嗅着味儿一伸头,就被大锅炝出的浓烟扑了一脸。自此,便换上了回锅肉综合症。

再者,便是子姜鸭。某年生日,恰逢周五,那时在镇上读高中,住校。和妈妈约定了去找她打牙祭。不巧那天老师留堂,没能赶上最后一班去城里的车。那时有车的人不多,野的都没有。辗转找到一个三轮儿,和同学们慢慢摇到城里已是接近十点。

初冬的天气居然又下起小雨,一下车就看见,妈妈就等在雨中,远远地张望,担心的表情穿过了夜雨温暖了我冷得发抖的身子。
回到家里,桌子上就摆着一盆子姜鸭,半点没动全给我留着。妈妈起炉子烧水催促着我洗个热水澡,等我洗澡的过程中又热好了菜,摆好碗筷等我吃饭。

一直觉得子姜鸭一定二次回锅更好吃,大概是从那次开始。

高三的时候,走读。给了妈妈更多发挥的空间,晚自习后已经十点多,还要备饭给我加餐。本来拿回家不打算看的书,在妈妈殷勤的注视下,也只得做做样子翻翻。然后就更觉得我读书辛苦,愈发地做更多吃的,如此一来,成就了我当年不堪回想的体重。

工作后,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妈妈更是不让我们动手。对于食物的欲望慢慢了减了下来,每次问及想吃什么,都说不上来。

对于家的依恋附着在味蕾上,深处异地时偶尔内心脆弱时,唾液会比眼泪来得直接。但真正回到家,也就第一天吃得多一些。

更喜欢的,是陪妈妈逛菜市场。听她絮叨着教我选新鲜的菜,教我过安稳的日子。

厨房里,妈妈在做饭,客厅里爸爸也开始唠叨,好不容易逮到机会他们意见一致,一唱一和。我和妹妹自己玩儿自己的,偶尔搭理偶尔反驳偶尔撒娇……有时也烦,就跑到房间里去,等他们继续说。

饭菜上桌,妈妈说快出来吃饭了。爸爸假意呵斥,懒成什么样子了,去拿碗筷……

嗯,这才是回家的感觉。

2016·10.08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