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
不是为了快乐
2500多年前,在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太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是的,悉达多太子的生活是美满快乐的,他有慈爱的父王,无微不至照顾他的姨母,他是尊贵的太子,有美丽的妻子和成群的仕女,他有奢华的宫殿、华美的装饰、丰美的佳肴,他相貌俊美、智慧辩才超众、武艺超群……他具足了世间一切的美好,无疑是幸福快乐的人。
然而,幸福快乐的王子却选择在一个中夜逃离了宫殿,舍弃了亲眷,剃去了须发,丢掉了饰品衣物,到异国他乡,到寂静的森林寻师求道、禅定苦行,以求得证悟。据说,佛陀在六年的苦行期间每天只喝一滴水,只吃一粒米,曾经生活奢华、享美酒佳肴太子何至于此,又是为了什么?
我想,佛陀创立佛教、弘扬佛法从来不是为了所谓的幸福快乐,而是为了解脱无名烦恼。
世事无常,幸福快乐转瞬即逝,心灵在情绪变化中却苦累不堪。上一秒,你为所谓的成功多么欢欣雀跃,下一秒,你就会为了所谓的失败多么沮丧失落。而无论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喜怒哀乐的轮回主宰心灵,我们就很难思考,很难成长。如果过于追求快乐和享受,我们就会想方设法的去滋养对快乐的贪执,为了虚幻的感觉劳累身心,甚至损害自己和他人,比如吸毒、比如为了争一时之气打架、杀人……这时你可能就是欲望情绪的奴隶。
很明显,活着也不是为了受苦。因为佛主苦行六年,命在旦夕之间的时候,也没有得到解脱。相反,他接受了牧羊女的乳糜,在菩提树下禅定七天,最终战胜了色欲、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贡高我慢等魔军,获得了证悟解脱。
刻意的炫富或刻意的节俭都是一份苦差事,因为不仅要欺骗别人,还要为难自己,所以佛主脱离了奢华的生活,也脱离了苦行,在自然的禅定中获得了解脱。佛教从不刻意标榜什么,有慈悲喜舍,也有怒目法门,有吃斋念佛的法师,也有护国安邦的武僧,只是强调不应贪著执着。
很多人会觉得我生活得很幸福很快乐,不需要什么证悟解脱。可是你的幸福快乐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之上呢,是物质、是健康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一旦你失去其中的一样呢,突然破产、或是生病或是亲人朋友背叛你反目成仇,你还会幸福快乐吗?这不是什么诅咒也不是乌鸦嘴,世事无常,我们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正因为不知道,也因为没准备,所以太多的触不及防,让太多的人在悲伤痛苦中一蹶不振甚至自杀了事。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对世界的真相有初步的了知,了知世事无常,了知生死,了知人和人之间的因缘果报,然后以一颗平常心,平常对待无常。
也有人觉得平淡生活、平常心态没有味道,喜欢新奇刺激,喜欢快意恩仇,可是新奇也好刺激也罢,我们都是普通人,怎样的疯狂兴奋刺激后,终会归于平淡,而一时的痛快也会换来无穷的后患。所以,真正的快乐,是不受内心和外界的干扰,它是一种乐观的心态,永远都能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而不是一味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一味的只想自己的苦乐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