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后感真实故事想法

上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如何陷入上瘾模型的圈套

2019-07-01  本文已影响2人  渐行路远
图片/来源网络

上瘾,就是对某种事物产生嗜好和依赖。

来说说,有什么东西让你上瘾了……?


现在我们玩得最上瘾是手机,没有了手机似乎活不下去了。手机不可离身,它与我们必须一天到晚都形影不离。

关键我们爱上的不是手机硬件本身,而是那手机里面的那些App,就是那些软件总能让我们欲罢不能,我们被它们深深地吸引。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不同App的上线,渐渐的让我们对手机产生依赖性,手机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刷手机就成为了习惯,习惯就成瘾了。

图片/来源网络

为什么我们会这么上瘾了

下面就来揭秘一下我们上瘾的原因。不看不知道,一看你会吓一跳,原来我们的精神与心理是被这个叫做上瘾模型操控了。

其实这是一种上瘾模型圈套来的。很多制造产品的商家就是利用这个上瘾模型圈套吸引我们的,我们就像是鱼儿一样乖乖地上钩。

上瘾模型分为四个阶段——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它就是这样推动用户对产品形成依赖的有效途径。

一、触发

习惯就像是珍珠。触发可以激活某种行为,就像牡蛎中的小沙粒,被层层裹卷之后最终变成珍珠。无论我们能否觉察,是触发促使我们付诸行动。

* 触发又分为两种:外部触发和内部触发

外部触发的类别

1.付费型触发

做广告或是通过搜索引擎做推广都属于常见的付费型触发,企业借助这种途径来吸引我们用户的眼球并触发他们的下一步行动。

2.回馈型触发

回馈型触发不需要我们花钱,因为它靠的不是钱,而是我们在公关和媒体领域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如正面的媒体报道,热门的网络短片,以及应用商店的重点推介。

3.人际型触发

熟人之间的相互推荐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外部触发。如向亲朋好友推荐成功率最高。

4.自主型触发

只要我们用户自己乐意,手机屏幕上的应用程序图标、订阅的新闻简报,或者是应用更新通知等就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内部触发

内部触发则不同,你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但它会自动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是一种威力强大的内部触发,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诸如厌倦、孤独、沮丧、困惑或者游移不定等情绪常常会让我们体验到轻微的痛苦或愤怒,并使我们几乎在一瞬间就不自觉地采取行动来打压这种情绪。

感到无聊时,许多人都会想方设法找乐子,会去浏览醒目的新闻头条。

二、行动

福格行为模型可以用公式来呈现,B=MAT。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

人类行为不外乎受三种核动机的影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追求希望,逃避恐惧;追求认同,逃避排斥。

三、多变的酬赏

多变的酬赏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社交酬赏,猎物酬赏,自我酬赏。

社交酬赏——来自他人的认同。

猎物酬赏——资源、金钱、信息。

自我酬赏——操控感、成就感、胜任感。

四、投入

用户投入可通过加载下一个触发的方式令用户重新开始上瘾循环,从而增加了用户反复进入上瘾循环的可能性。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喜欢玩微信聊天刷朋友圈,刷微博,刷抖音,刷淘宝,刷百度,刷知乎……

这些能让我们轻松的消遣。还能得到社交回应,反馈,点赞,评论,关注,粉丝支持等等……渐渐成为习惯了,习惯性就上瘾,一下子不玩就难受了,手痒痒的。

拿我自身来说,我现在是习惯了每天都会无数次的打开微信,百度,知乎,今日头条,微信读书,微博,简书等等这些App。

因为自己在上面投入了时间,精力与金钱,总想看看有多少关注?涨多少粉丝?有多少点赞?就是因为行动让我有所期待每天收获不断的惊喜。

每天投入越多,时间越多,精力对手机就越上瘾,觉得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总想知道手机里的一些信息。这些App能让我获得很多信息与支持,真的令我欲罢不能。

拿微信读书来说,是我玩得最多的了,一开始试玩,玩久了就习惯了。

不断得像猎物一样,收获更多知识,还收获不少志同道合点赞与关注,同时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自己也不甘落后,更不甘平庸,学无止境……就这样入圈套,上钩了。

上瘾模型与道德操控

操控是经过精心设计,以改变他人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体验,我们都知道被操控的滋味。

除非我们想成为新上瘾性产品牢笼里的金丝雀——以自身惨痛经历为未来的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否则我们必须搞清楚自己要避免什么,以及如何避免。

上瘾模型是基于人类心理的一个框架

《欲罢不能》行为上瘾六要素:
诱人目标;积极反馈;良好情緒
困难克服;刺激感官;社会联系。

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子。

上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如何陷入上瘾模型的圈套

那我们要怎么改掉这上瘾习惯啊?

1. 转移注意力

不要总盯着手机,找找别的事情,比如去运动,看看风景之类的。

2. 心理暗示

给自己心理暗示做这事不好,对自己没什么利益,多想想害处。

3. 寻找替代品

之前我刷微信朋友圈很上瘾,总想在朋友圈找到一点什么?隔一会儿就刷一下,毫无意识的刷,时间就悄悄地溜走。

发了一条朋友圈后总想看看能有多少点赞评论,就是刷存在感,看看有多少人在意我,关注我的一举一动。

后来我意识到了这样不好,就关闭朋友圈了,半年没刷过了,把心思放在其他方面了。如读书,写作更有意义。

4. 减少使用频率

现在手机有个屏幕使用时间,每天可以清楚了解自己刷手机的次数与时长。每天翻翻记录对比一下子,时刻提醒自己尽量少玩了,玩多对健康不利。

其实改变很难的,尽量的克制吧。


详细推荐看这本书。书名:《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作者:[美]尼尔·埃亚尔,[美]瑞安·胡佛。

上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了解如何陷入上瘾模型的圈套

这本书适合我们用户了解对产品上瘾背后的真相,更适合商家了解而对产品的研究设计而吸引用户。


*作者:渐行路远,一个爱读书,爱写作,爱分享的小仙女🧚‍♀️。^_^欢迎您的关注➕么么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