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
2019-03-17 本文已影响0人
月明千里故人来
客家人 习俗 米酒
儿时接触的最多的是客家米酒
母亲都会用坛子放入红色的酒糟 蒸熟的糯米 酒头 还会给密封的坛子裹上旧的棉被
客家人的黄酒不仅供宴席,赋予了更高一层次的用途:补身子。
在过去资源匮乏的年代,女性生育后坐月子几乎每一餐都吃“米酒煮鸡” 菜品并不复杂 简单的姜 鸡肉 米酒 烹制而成。
坐月子一坐一个月
米酒煮鸡一吃一个月
自然而言
客家妇女的酒量往往会随着繁衍后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 这一习俗渐渐淡下来了 有人说 坐月子的时候喝太多的酒 母乳喂养时 会把婴儿也“灌醉”
学生时代 荷尔蒙 啤酒
大学时 同学们三五成群一聚就是到校外路边烧烤摊上撸串 摇骰子 喝啤酒 那个年纪,酒是没喝明白 什么味道什么品种不明白 也不需要明白 只知道凭感情和义气去喝 青春如何肆意酒也就怎么喝 喝完就在马路上高歌 在树头下吐 扶着别人或被别人扶着回去。
成年 社交 四中全会
入职第一天晚上 几杯红酒便让我醉了 没有经验也不曾设防 一路走来 红 白 洋 啤都略懂了 酒量也就渐长了 无酒不成宴的社交习俗也就理解了
成人的世界里 酒是敬人的
碰杯后“我干了您随意”是一种敬意。
成年人的话平时都在心里 宴席上就放在酒里了。
酒量的深浅 潜移默化下也是一种能力 影射着业务能力,社交能力。平时不好开口的话,不深交的感情 一杯酒 也就打开了。
中国人的成长伴随着内敛 需要酒打开话屉子
同时往日看不到的内在 也在酒的刺激下暴露出来
酒醉后的哭 闹 笑 吵
“酒品见人品”
——————————————————————
二三知己
对饮论心
酒 微醺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