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商务前沿@IT·互联网知了·IT

基于公共网络进行“关系”的确立及保障-I

2016-05-21  本文已影响108人  灯下鼠

Nick Szabo 是计算机科学家、法律学者以及密码学家。 他于1997年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他所提出的“bit gold” 是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前身。很多猜测认为 Nick Szabo 就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区块链技术风靡当下,而中国更是比特币的大国。但 Nick Szabo 的论文在中文的世界中,少有译本。即便偶有章节翻译过来,也多是错漏百出。 为“智能合约”的广泛传播,本文对 Nick Szabo 的论文“Formalizing and Securing Relationships on Public Networks”做全本翻译,便是在此文中,他首次提出“smart contract”的概念。 

Nick Szabo

介绍

全球化贸易的成本,在历史上有过多次革命性的变化。 首先是运输成本,然后是加工制造成本,最近则是通信成本,它们都剧烈的降低。 然而,在全球化贸易中,依然存在重大的障碍。现在,全球化贸易的成本问题越来越聚焦于法制体系、安全和信任:也就是为了建立、维系和稳固人们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成本。 

虽然全球化的计算机网络在最近得以发展,但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依然存活在纸质的世界中。人们确立各种关系的方式,依然是书面的合同、成文的法律、纸质的表单。对于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不管在我们的态度上还是律法中,都完全存在于书面的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复制的成本居高不下。潜移默化的,我们无法再沉浸在这些纸面的制度中,尽管这些观念已经深入骨髓、高度成熟。同样的,我们也无法在一夜之间颠覆它们,这些制度中存在太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已经迈进一个新时代,在这里,文明必须再次去适应一个崭新的媒介。

在文明的长河中,有许多种技术被用来充当商业关系的见证,而纸张只是其中的一种。 印加人用结绳记事 -- 在绳子上进行编码,是一种能够防篡改的系统。 早期的中东文明,在几千年中,都使用粘土板。这些早期形式,兼具了后期出现的楔形文字以及硬币,这两者的功能,也是这两者出现的先兆。 硬币的起源,是标准化、固定重量的金属锭。 在通常的生意交换中,对成色和真假的检验,都太过昂贵,所以需要权威的,或者强力的机构在金属锭上铭刻认证标记。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硬币都在商业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现在,这个时代就要结束。

今天,纸张和书面成文的制度,依然主宰着商业世界。安全措施依然包括印章、图鉴和手写签字。 转移价值,则通过交换票据(演化成支票)、不记名证书、以及使用复式记账法的账户。 最重要的一点,我们都习以为常的认为,合同和法律,都必须是写在静态的媒介上,以供人们中的权威来解释并加以执行。

现在,我们进入一个在线沟通和软件“识字”的时代。 计算机科学家们所研究的“网络虚拟空间”,完全不同于纸质的属性,这种区别远大于纸张之于绳索、粘土和金属。不仅是书面的,还包括声音的、视觉的和其他感知媒介,都可以相互结合。 最重要的是,数字媒介是动态的 -- 它们不仅仅传递信息,还可以做出某些决定。 数字媒介可以执行计算,直接操作机器,进行逻辑判断,在这些事情上它们的速度远高于人类。

从静态媒介到动态媒介的转换,将在司法体系、信任和安全等领域,给人们带来第四次成本革命。在商业上的影响,将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法律、会计、审计、支付、收款、合约、保密等:总之,商业关系的整体特征,将发生巨大改变,而这种改变之大,今天的我们无法预见出所有的可能性。

在传统的方法中,确立商业关系就是通过合约,其中包括一系列的承诺,这些承诺基于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 我们一般认为合约都是书面的,实际上,口头合约也是合约,从史前就已经开始应用。合约是构造市场经济的基本柱石。多个世纪以来,文化演变不断,合约的概念以及与之关联的原则得以发展,并被纳入普通法。 这种长期演化出来的结构,一般说来,要重新建立,则极其困难,几乎是无法想象的。若我们从零开始,运用理性和经验,去重新建立现代市场运行所需要的复杂概念,例如合同法和产权,恐怕需要很多个世纪。但是数字革命,给了我们全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出新的制度。当前的律法、流程和理论,对网络空间依然有效。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其中进行抽取,保留大部分的传统,就能极大的缩短时间,快速构建出可用的数字制度。

计算机让过去无法执行的算法,得以实现。网络则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来传递更大容量、更复杂的信息。另外,计算机科学家和密码学家,最近开发出了许多种新的、非常有意思的算法。结合这些消息和算法,我们能够设计出更多种类的新协议。 这些协议,运行在类似互联网的公共网络上,既给人们挑战,也给人们机会,在新的环境中,去确立和保障各种新的关系。正如合同法、商业形式和会计控制,长期以来,在纸质世界中对商业关系所进行的确立和保障。

至今,在电子商务中,自动化合约执行的重点设计标准,来自于截然不同的领域,例如经济学和密码学,但两者之间的横向交流非常少:这一边忽视了技术,另一边则对最佳的商业无动于衷。所有这些努力都在追求共同的目标,并汇聚到一个概念上去,那就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降低由主体、第三方、以及他们的工具所带来的心智上的,和计算上的交易成本。合约的各个阶段,包括调研、协商、签约、执行和裁定,构成了智能合约的全部范围。本文覆盖了所有这些阶段,重点在于合约执行。 智能合约利用协议和用户界面来推动合约过程的所有步骤。 这就给了我们新的方法,去确立和保障数字型关系,这种关系在与它们的祖先,那些僵化的纸质合约比较起来,显得无比强大。

植入真实世界的合同

智能合约的基本理念是,许多合约条款(例如抵押品、债券、产权界定等)是能够植入到我们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中的。 通过设计植入的方法,可以让毁约的代价极高(甚至可以令签约者不敢毁约)。 现实中就有一个经典的例子,那就是毫不起眼的自动售货机,它可能是智能合约的原始祖先。自动售货机需要承担的潜在损失很有限(钱箱中的金额很小,不值得去破坏自动售货机),它接纳硬币,然后根据显示的价格找零并交付商品。其中的机制很简单,不过是计算机系的大一新生设计有限自动机的问题。 自动售货机是一个合约,具备签约主体:任何有硬币的人,都可以与供应商交易。 上锁的钱箱和其它安全机制对钱币和商品进行保护,防范攻击者,从而让自动售货机的大范围部署,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

智能合约的应用范围远超自动售货机。任何有价值的,且可以通过数码方式控制的资产,都可以植入合约。在智能合约中,涉及资产的条款,是动态的,并且常常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方式强制执行。在预定义的判断可能无效的处境下,智能合约还要进行更加详尽的数据观察和验证。

再举一个例子,假想一个用于汽车的数字抵押系统。 智能合约的设计战略,要求我们在将合约条款完全植入资产时,逐步细化安全协议。根据合约的条款,这些协议将资产操作所需秘钥的控制权,赋予给合法拥有资产的人。最简单的场景中,车主正确完成“质询-响应”协议,车才能够开动,这样就防范了盗窃的风险。 但是,如果车是抵押贷款的,这种强大的安全措施,就会给债主带来麻烦-执行抵押品回收的人,就没法对赖账的人执行车辆扣押。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创建一个智能“留置权”协议: 如果车主拒不付款,智能合约将触发“留置权”协议,把车钥匙的控制权归还给银行。这种协议,要比雇佣专业的抵押品回收人员,要便宜,而且更高效。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这个协议。比如,在贷款还清的时候,消除“留置权”协议。还有,可以为车主在“经济困难”时期,或者“操作失误”时,设置付款延期。举例说明,当车主以 75 英里的时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突然停止了车主的操作权,肯定是不合情理的。

在持续的细化过程中,我们已经将一个粗糙的抵押系统,演进成一个具体可行的合约:

(1) 一个车锁机制,在条件许可下,允许车主进入,排除第三方进入的可能;

(2) 一个后门,留与债权人;

(3a) 仅在超过一定时间,无付款发生之后,债权人后门才生效

并且

(3b) 随着最后一笔电子付款的发生,将把后门彻底关闭。

成熟的抵押系统,应该能够为不同的合约,执行不同的动作。继续我们的范例,如果汽车合约是用来租赁的,那么最后的一笔付款将触发对租赁者使用权的关闭; 对于贷款购买,则是触发债权人的使用权。 一个抵押系统,随着不断的持续设计,将逐步的实现并完成合约逻辑,完整的覆盖所管理的物品、信息以及算法的所有权和商业责任。合约条款在定性上的差异,和资产在技术上的差异,需要我们提供不同的协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