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系APP暂停更新之后,互联网或将走出舒适区?

2021-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何鲸洛

11月17日。

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刚刚因为“黎明计划”引发民愤,终止项目的同时,做了一番“不痛不痒”的道歉。

这才过去多久?

腾讯又又又又又出事了。

11月24日。

网传接到工信部信管局电话通知,腾讯计算机主体旗下所有APP将暂停版本更新,各应用商店和分发平台立即执行。

随后。

腾讯回应称正持续升级APP对用户权益保护的各项措施,并配合监管部门进行正常的合规检测。

在此期间。

用户可正常下载使用APP现有版本。

腾讯App被要求暂停更新?

虽然腾讯的回应很有那个味儿,甚至看起来有点云淡风轻?

大多数网友也是一头雾水,好像发生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全网舆情更是出奇的一致,这么大的事儿,微博、头条和知乎居然没上过一条热搜?

但不管如何。

这指导措施一下来。

就相当于腾讯所有的APP产品戴上了紧箍咒。

毕竟。

这次工信部的过渡性指导措施可谓是“一针见血”。

腾讯更是首次触发了这种“先审再更新”的模式。

要知道目前。

腾讯家大业大,在百度扶不起、阿里伤不起的当下,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互联网生态。

光是独立应用APP就有170多家。

再加上各种层出不穷的游戏。

这得给工信部添多大的麻烦?

当然。

工信部也不是在针对腾讯。

毕竟。

腾讯旗下已经有9款产品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共计4批次被工信部公开通报,违反了2021年信息通信业行风纠风相关要求。

而在此前。

10月22日。

微信电话本就因为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被多次通告,最终从各应用商店下架停止服务。

两相对比。

这次事件至少没有伤筋动骨。

APP整风如火如荼?

这年头APP只谈权利不谈义务已经司空见惯?

一个天气APP也要访问通讯录也就罢了。

一个游戏APP还要访问用户的通话记录。

可真等用户无奈交出个人信息之后。

大数据杀熟大家已经见怪不怪。

动不动成千上万的用户隐私丢失一句道歉真就了事?

公开资料显示:

2020年。

工信部共对62余万款应用完成了检测工作,已责令2234款违规应用进行整改,公开通报683款、下架169款。

2021年开年以来。

相关通报更是不断。

4月。

工信部部署了2021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

但是APP市场依旧我行我素。

直到滴滴偷偷赴美上市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推入了高潮。

7月份。

工信部启动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屏蔽网址链接”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

9月9日。

工信部有关业务部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

工信部提出有关即时通信软件的3点合规标准,要求各平台在9月17日前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否则将不再约谈,而直接采取下架等执法措施。

9月22日。

花呗将全面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10月8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美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20年境内销售收入3%的罚款,计34.42亿元。

10月25日。

工信部曾就双十一期间的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召开行政指导会。

11月1日。

《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

其中明确了个人在信息处理活动中的知情权、决定权、限制权、拒绝权、查阅、复制权、可携权、更正、补充权、删除权。

11月5日。

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的通知》,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将聚焦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优化企业个人信息处理规则和优化开屏弹窗信息展示方式等。

11月16日。

截至目前。

工信部已下架540款拒不整改的APP,应用商店已主动下架40余万款违规APP。

11月20日。

市场监管总局又公布了43起未依法申报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案件处罚决定,其中涉及腾讯系的有13例。

11月23日。

有消息称工信部发布审查新规,要求在11月24日到12月31日的这近40天时间里,期间所有APP上架前和更新需通过审查,预计审查一次7天。

这一次。

腾讯违规4次触发相应监管,不过是“求仁得仁”罢了。

互联网或将走出舒适区?

7月份。

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以来。

淘宝开放平台就发布了《依法加强消费者订单中敏感信息保护的公告》,要求入驻淘宝平台的第三方开发者和商家将订单中涉及消费者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地址等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

同月。

京东、抖音电商也公布了类似的调整方案。

但是这些APP长久以来的顽疾可不是一份公告就能摆平的,更别提有些APP连个公告都不舍得发。

10月8日。

@Hackl0us 爆出“微信 / QQ / 淘宝 等多款 App 在后台反复读取用户相册”。

10月10日。

@轩宁轩Sir 爆出“美团App 连续24小时定位,每5分钟一次”。

11月8日。

据北京商报报道,京东、淘宝客服渠道已推出协助退订营销短信功能,不过需要用户主动向客服提出申请。

11月10日。

@赵宏民 表示腾讯和阿里之间的互联互通依旧是个“残次品”。

11月19日。

@虾米吃鲨鱼 表示,阿里和字节在申请微信小程序是存在“卡审”的问题。

11月24日。

#B站会员提前3天自动续费#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11月25日。

上海市消保委发文称,扒了12款App自动续费扣款期限后发现,大部分App的时间节点设置在到期前1天,也有少量App较为模糊。

其中B站扣款最早,提前3天。

有关部门已经很努力再堵了。

却还是有漏网之鱼。

可见。

从反垄断、互联互通,到侵犯用户隐私、违规收集用户数据等现有APP生态下的顽疾还真有必要进行一场彻彻底底的合规化运动。

不然。

这些APP挟用户以令诸侯,还真有可能尾大不掉。

最后。

我们再聊几句。

这次整改之后。

想必腾讯会端正不少,至少广告和游戏这一块应该会更加谨慎。

当然。

其它互联网大厂想必也会安分许多。

没有了无孔不入的广告和大数据杀熟。

互联网才有可能走出舒适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