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起源与农业(2)
本文原创。仅限站内转载,站外转载请私信联系作者。
印度河流域
印度河的源头来自于喜马拉雅山脉春季融化的雪水。但是,印度河的年均水量没有尼罗河那么相对稳定,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这也决定了,在此定居的农人们要建造比其它地区更加强大的灌溉系统。的确也如此,根据目前的考古挖掘成果来看,古印度河文明的治水系统是最复杂的。
对于传统的几个人类文明发源地来说,印度河流域属于至今人们知之甚少的,甚至比不上古中美洲文明。这其中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这个古代文明建立在冲击平原上。与两河流域类似,由于石料资源相对较少,基本上一切建筑设施都由木料与泥土构成。因此,即便是后人找到了遗址,也只能获得很有限的遗物。另外,印度河经常改道,这就造成古印度文明时期的人类经常随着河流迁移。这一点已经从数个被仔细挖掘的遗址中的状况分析出来。最早的遗址证明,从公元前3300年左右,比两河流域稍晚(700年左右)的时间,已经有人类在这里定居。他们从事农业,建立了城市。在接下来的时期的不同城市遗址中,人们普遍发现先民的城市被洪水冲垮的证据。某些遗址中,当时的人类选择重建。也有的时候人们放弃现有的城市,选择在新的河道旁建立新的农庄和城市。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300年,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后一个城市遗址。不清楚是这一批极具智慧的人群全部葬身于一次特大的洪水,还是因为瘟疫,或者是北部游牧民族雅利安人的入侵。
对于印度河流域的农业起源,至今为止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有的人猜测是一些从两河流域迁徙而来的农人发现这里利于种植,于是与本地人结合形成了农业社会。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两河流域的主要粮食是大麦与小麦(品种与如今的不同)与印度河流域相同。同时,双方的的城市遗址都出现过对方的特产,这证明了存在过贸易的可能。
中国
中国的文明起源稍晚于印度。但在农业专家眼中,中国古文明至少有两个不同的发源地。分别是黄河中游的粟米(小米)文化和良渚文明的稻米文化。
对于小米的起源众说纷纭,但目前主要的证据表现出古中国地区,并非西亚。但是,小米并非是一种很成功的粮食作物。首先,它的常量很低;其次,其采集与处理相对小麦与稻米来说效率也偏低。尽管人类种植小米已经有了8000年以上的历史,有些农业专家仍然认为小米还处于一种半驯化的状态。从我国北方进入农业社会的阶段也表明,从8000多年前先民开始有意识地种植小米(同时保持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一直到真正进入农业社会,经历了4000多年时间。这与粮食作物不充分的因素不无关系。
对于长江下游地区的稻米文化的产生,有一个猜测让笔者很感兴趣,很有可能是稻米驯化成为农作物的直接原因。这就是野生稻。即使在今天,南方热带亚热带的某些河谷中仍生长着大片的野生稻。有些植物学家曾经尝试采摘,并证明仅仅依靠双手,就很容易达到每小时采集1到5磅稻谷颗粒的水平。如果这类野生稻谷地占地很大化,一个季节收获的稻谷就足够几十个人的部落一年的食物要求。这里,有人可能会问,稻谷颗粒就是种子,人们把种子都采摘下来,那么下一年不是没有稻谷可长?难道是当时的人们就已经知道播种?
其实原因是这样的,野生稻与现在的稻米不同,反而接近其它野生植物的特性。稻谷颗粒成熟以后是要脱落的,掉落在附近的土地上,第二年成长为新的稻谷。反而现代的稻谷是人为驯化的结果。最开始的时候,在人工种植的收获季节,人们选择那些已经成熟,但仍然存留在稻谷穗上的颗粒,保存下来作为第二年人工栽培的种子。这样的种子长出来的稻谷有更大的可能性生出成熟种子不会脱落的稻米。这样一代代循环相同的步骤,最终出现了现代的稻谷。
所以在历史专家的眼中,以稻谷为主的农业革命是这样一个故事。首先是一个部落首先发现了这样一个布满野生稻的河谷,一次性收割之后,这个河谷的稻米解决了部落全部或者大部分的食物需求。并且第二年,第三年也是如此。这样的话,部落就选择在此地定居下来,并再也不必为食物发愁。
一旦食物供应充分,种群数量一定趋于增加。一代或者二代人之后,这个河谷的粮食很可能已经不足够满足所有人了。这个时候,很可能经过商量,一部分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群分离出来,携带着一部分收获的稻谷种子,到附近的地区播种,并试图定居下来。由于有先人多年对野生稻的观察和尝试,分出的人们很容易就栽种成功。后来又很快尝试出能够提高产量的灌溉、翻地、播种等等农业技术。就这样,稻米的栽种便渐渐普及开来。
那么,虽然在中国南方驯化了稻子,那么历史上南北大量的文化交流,为什么没有将小麦等粮食种植技术传播过去呢?实际的情况是,中国南方的土壤并不适合种植小麦等需要较高土壤养分的作物。南方的土壤相对太贫瘠了,对北方的农民来说,南方的土壤就是Marginal land。这是一种对没有耕种价值的土地的统称。为了能够利用大面积分布在南方的Marginal land,在上面种植粮食作物,中国人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其中最成熟的就是水稻。水稻原本是可以生长在土地上的,不需要被水覆盖。相反,水稻的种植方式是中国人的一项创新发明。它极大提高了南方土地的利用率,让江南变成了粮仓。
由于稻田的土质很贫瘠,缺乏足够提供植物生长的营养。农民于是将水引入稻田,并通过高度差形成一个缓慢流动的状态。这样,水里面会繁殖大量的藻类,它们会从空气中分解大量的氮,然后融化到水中。不仅如此,传统的水田中,农民还会将动物与人类的粪便,以及腐烂的植物丢到水田中。这些措施极大地保证了土壤中本身缺失的养分,这样水稻就能获得丰产。但相对于小麦来说,以古人的技术条件,水稻需要在生长期内做比小麦多得多的维护工作,、这导致更大比例的人要被束缚到土地上。
未完待续,接下来会谈到中美洲与欧洲的农业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