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道理总在对方手里?

目前国内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中国成为世界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世卫组织的多位高.官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人民在这次斗争中的表现,对中国为世界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
同时复工恢复经济在全国有条不紊地展开,中.央做了全方位立体部署,各地因地制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萧索的街道开始逐步重现生机。
但是,从过程来看,西方世界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中国,甚至要求中国正式道歉,对我们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提出质疑和批评,多国还对我们采取了各种形式的限制和禁令 ,还有撤侨等等,遭到我方的反对。

如今,当国内形势趋于稳定,而其他国家正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西方媒体于是反问中国是否会对国外采取限制措施,这句话背后隐含着很大的陷阱,涉及到国策的问题。

在舆论场上,我们显得有些被动。我看这一次我们最多是打了一个平手,似乎道理总在对方手里,为什么会这样?
01思维模式的差异
我们更追求结果正义,而西方更追求过程正义。我们更追求动机良好和目标正确,所以在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纰漏甚至比较严重的问题。西方就盯住这些问题不放,既令大部分同胞不满,也加剧了一些人的鼓噪。我认为这里既有价值观念造成的故意、偏见和不信任,也有西方习惯思维带来的自觉。
我们特别注重追求好的结果,要求自己只能成功,我们不太能接受失败。所以在过程中,我们敢担当,会千方百计调动各种资源,整合各种力量,去解决各种问题,争取赢得最好的结果。
但西方不是这样,在他们看来,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只要尽力了,失败是可以接受的。
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问题,中国的政.府是大政.府,承担无限责任,对发生在96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事,对世界范围内的所有中国人承担责任。这不仅仅是中国政.府要这么做,也是老百姓要求政.府这么做。
而西方国家的政.府,是一个有限责任的政.府,是小政.府,它的权力相对有限。所以即使失败了,它可以上听证会,证明自己没有渎职或者没有越权。
西方社会认定政.府本质上是坏的,所以要限制它的权力。而我们的观念是有困难就找政.府,政.府是我们的依靠。所以我们的父母官其实不好当,权力大,责任也很大。
系统思维、整体思维和大局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固有基因,我们主张天人合一,国家一体,民族和谐,万众一心。为了全局利益,可以牺牲一定的局部利益,然后再进行调整补救。政.府是这样想的,老百姓也是这样想的。
所以,我们的人民,包括医护人员和各种支持保障队伍,都会勇敢地冲向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同时几乎每个人都对逃离武汉的一部分人,和不遵守自我隔离随意活动的人,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甚至愤慨。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实质公正,整体公正。
而西方社会追求的是形式公正,作为全体组成部分的各个个体,在他们眼里都享有同样的权利。凭什么要某些人做出牺牲,去维护其他人的利益。所以韩国的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提出辞职,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难堪的事情。这是一种全体公正。
我们总是去力图证明一项政策或者一个举措为什么是正确的,就是说是一种证实的思维方式。而西方社会要证明一项政策和一个举措是否正确,是从反面去证明的,就是说,他们要确保它不是错误的,是一种证伪的方式,他们对科学的定义就是科学的可证伪性。
02 对异族文化的态度
这就涉及到中西文化融.合的问题,中华文化的基因非常具有包容性,中华文明是在不断吸纳融.合其他民族文明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也常常为此而自豪,觉得这是我们的优势,其他文化不能同化我们。
但是这种沾沾自喜的心理,其实已经使我们陷入一定程度的思维混乱。近现代的文明发展史证明,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
我们的文明是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农业文明时代,我们具有独特的强大的优势。但是,主导近现代的西方文明是基于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而逐步形成的,互联网、信息革命也是在这一文明的基础上进化而来的。
在科技领先,经济发达的依托下,西方文明自然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整个世界的话语体系、价值标准都是西方的。
而且我们对其他文明的包容是真正的包容,主张求同存异,各自发展。但西方文明不是这样,它是排他的,认为真理只掌握在他们手里,它具有非常强的侵略性和颠覆冲动。就是零和游戏,有我没你。
我们主动拥抱西方文明。近几十年来,西方的文化、艺术、科学被我们视为先进文化,已经深深渗透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方式。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圆,这种意识普遍存在,而且潜移默化地植入我们的潜意识之中。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几代人的学校教育。
无论是义务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我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语文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远远赶不上外语。即使语文教学本身,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也有很大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当中都被植入了西方文明的很多观念,它们甚至成为了我们价值判断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价值判断和思维方式,已经不再纯粹,说实在的有点混乱。在现实生活中甚至表现出比较严重的个人功利主义色彩,什么对自己有利,就采用什么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有困难就找政.府,如果达不到目的,有时就用西方的那套标准来骂政.府。
这就是为什么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我们不但面对着来自国外的压力和批评,同时也面对来自部分民众的质疑和不满。
在这样一种价值话语体系下,我们拼命去迎合他们的标准,试图得到他们的认可。我们平时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是经历了几千年形成的,却试图把我们自己纳入完全不同的西方价值体系,那么我们怎么能不被动呢?
就像在法庭辩论中,适用法律是西方的,法官和陪审员都只懂英语,而你的母语是汉语,只学一点三角猫的英语、洋泾浜的英语,你怎么可能胜诉呢?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习惯用筷子用餐,西方人用刀叉,没有高下之分。

但很多同胞走进西餐馆,拿起刀叉,感觉自己的档次就上去了,心理上就有高人一等的感觉。同时小心翼翼,生怕不合西餐礼仪,万一发生了,就会感觉羞愧。
再但是,西方人用我们的筷子吃饭,不管如何洋相百出,我们却十分开心,觉得老外喜欢我们,是不是有点奴性啊。
我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绑在别人的价值标准上,仰人鼻息,怎么可能赢得平等地位呢?
03 公共传播理念
我们更追求行为和动机的高尚,而羞于承认利益的考量。我们出于整体利益的考虑,对信息的发布采取有限度的公开透明,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我们往往对此遮遮掩掩,给人不诚实的印象。
而西方社会会坦然的承认,为了不引起社会的恐慌,他们不会发布完全透明的数据。就是说他不端着,他承认可以为了利益,而放弃某些平时追求的价值观。对他们来说,利益超越美德是可以接受的。

大家不难发现,在国际事务中,当美国理屈词穷的时候,他就会说,“为了美国的利益”,或者说,“这不符合国家利益”。所以他们比较洒脱,比较无赖。而我们比较累。
再说说现代传播方式,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制度、记者采访都是西方发明的,我们刚拿过来用,还不太顺手。
我们在于他们论辩中,往往缺乏针锋相对的勇气和底气。总是说,“世界人民眼睛是雪亮的”,“事实会证明”,或者“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些话指向不明确,空洞空泛,很难有说服力。
有时我们发言人说了一点狠话,吃瓜群众就会亢奋不已,那是自嗨。也是对牛弹琴,西方人听不懂,没有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形成于西方现代科学理论是以假设为前提的,西方所谓先进的社会和政治理论,更是以许多假设为前提的。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假设是根本不能成立的,或者有时候是不具备假设条件的。但我们没有好好研究,直接就接受、搬用那些教条了。我们被漂亮的辞藻蒙蔽了。
抗击疫情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全方位全民应对的做法是正确的,成效是显著的。但西方社会不会由此就反思自己过去的言论和行为。即使这一次部分西方人改变了看法,下次,他们还会如法炮制。
我们做了正确的事,做了好事,但我们的传播没跟上。
04 重拾文化自信
在目前西方价值体系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我们要冲破西方世界的包围,用我们的传统的价值判断主导世界,也是不现实的。
世界需要建立一种崭新的文化,世界主义的文化。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迎来了巨大的机遇。一个令人欣喜的趋势已经出现,那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
我们应该重拾文化自信,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把我们的文化理念传播开去,全方位赢得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