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事读书散文

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感

2019-01-14  本文已影响44人  蔷薇绽放
文|蔷薇绽放

最近,陪孩子阅读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几本品藏书,包括《斑羚飞渡》、《再被狐狸骗一次》和《与乌鸦做邻居》,感触良多。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寓科普、教育于一体,故事情节精彩动人,读后让人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真可以称得上是老少皆宜的儿童文学佳作。作者确实不愧为动物小说大王!

《斑羚飞渡》这本书,其实在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家人便给他买了,他一直没看,而我也认为此书不怎么精彩,光看看名字就觉得没什么特别。因为我一时的偏见,所以这本书被束之高阁,一直没有读。要不是儿子班级漂流书这期刚好是六本沈石溪系列丛书,估计我还没有机会拜读到这部作品。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这句话真的是一点不错。

人还真是得有目标、有任务才行!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不错过这么好的书哈!为了完成漂流书的阅读任务,也为了扩展儿子的阅读量,我继续给自己打鸡血,坚持每天晚上和儿子亲子共读,并把漂流书《与乌鸦做邻居》作为我们一起阅读的第一本书。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还是好奇心在作祟——书名让我急于想知道“与乌鸦做邻居”到底会是什么感觉。看来一个“好”的名字对一本书也很重要。这几本书的内容结构都一样,每本书讲一类动物故事,分多个小故事,多个小故事中一种动物的故事为一个章节,每一章节完结后都会有这种动物的一个知识小科普。

通过阅读第一本书,我知道了鹰、鹤、孔雀的勇敢、孤傲与忠诚,也看到了他们在面临危机时的抉择和自我拯救。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这本书中那篇《与乌鸦做邻居》的故事,它彻底颠覆了我一直以来对乌鸦的偏见和误解,得以重新整合我关于乌鸦的概念。我深深折服于它们“有仇必报,有恩必还”的爱憎情仇和他们出色的军团式作战智慧和能力。我想作者也一定有着相同的感觉,所以才确定将这个故事作为整本书的名字。

正如书中所言:在我们眼里,丑陋又带着某种凶兆的乌鸦,却是聪明和勇敢的化身。其实,乌鸦是鸟类中进化最快的一种鸟,只有乌鸦的脑髓外裹着一层类似人类大脑皮层的胶状物质,其他鸟类都没有,所以乌鸦的智慧高于其他鸟类。

我们选读的第二本书是《让狐狸再骗我一次》。这本书也让我爱不释手,每天都和儿子期待着下一篇的阅读。但这本书里最让我触动的不是其中的《让狐狸再骗我一次》,而是《瞎眼狐狸清窝》这篇。这篇故事述说了一位集美貌与幸福于一身的母狐狸,突遭家庭变故,丈夫为了保护一家人被巨蜥蜴吃掉了,女儿也在这场不幸中丧生,而自己也成了丑陋的瞎眼婆,和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

苟且偷生,终于熬到小狐狸一岁半大,都想着瞎眼婆以后就与这唯一的儿子相依为命,了却此生了,不会再去清窝了,却不知当她面对儿子的三番两次返家,仍依旧把儿子绝情地赶走,甚至不惜以命相博。对儿子辛苦擒获送回家孝敬她的食物,她宁死不吃,最后终于饿死,而她坚守着的洞口前则堆了一堆儿子送的食物,都腐臭了。她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延续狐狸家族世世代代的传统,其目的是为了小狐狸不成为废物,早日成材自立。

我身为一个母亲,感慨于母狐狸的决心与绝情或者说意志——宁死也要完成其作为家长的重任,帮助孩子早日独立于世,可谓用情至深。我想也正是基于此,这篇文章才深深地触动了我,也正因为我和作者(他)的立场、角度不同,所以感受才会深浅有别吧。

《斑羚飞渡》是我们读的第三本书,老实说读之前我并不知道这本书名字所包含的意思,直到读完了其中那篇《斑羚飞渡》,我才终于理解了这名字深刻的含义,而这篇故事确也确是书中最为精彩的。当我沉浸于红崖羊皇后西露儿被大公狼黑宝掳走做他儿子黑球的奶羊的命运与羊生际遇,感慨于羊性天生的温柔与怯懦,感触于可怜之羊的悲哀时,《斑羚飞渡》让我更全面地了解了羊,羚羊们在面临生死时聪颖的智慧和无畏的牺牲精神令我敬佩,画面凄美。文末的科普介绍里说,羊对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功不可没。

鹿具有和羊一样的温顺、柔弱的性格,但老鹿王哈克在临死之前为了完成杀死老狼的理想,任由成年公鹿杰米挑衅,并放弃了鹿王的宝座,忍辱偷生。正如书中所言:大自然似乎存在着这样一条规律,越是孱弱的动物,越是勇敢的窝里斗者。老鹿王哈克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自我劝慰,自我准备,自我鼓励,并最终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将老狼杀死,他自己也死去了。我感慨于他成就大事者的孤独与落寞,也倾佩于他不畏世俗、坚持自己梦想的勇气和气概。

眼看着六本漂流书才读了三本,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书要归还。我着急地说:“哎呀,还有三本书,据说另外的两本书很好看,我真想把它们读完。”儿子看我着急的样子,说:“没关系的,妈妈。我可以向我们班同学再借回来,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接着看了。”我莞尔一笑。

读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有感

好的文字,总让人见字如画。作者在16岁时,刚好遇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告别上海去到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名叫曼广弄的傣族寨子。那里远离市镇,地广人稀,四周都是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享有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的美誉。作者言,他所写的动物故事都是亲身经历的。这段不平凡的知青下乡生活经历,为作者提供了丰厚的创作素材。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这正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评论家言:他从动物的特性着眼结构故事,对动物行为的自然动机观察入微,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却没有将动物人化的痕迹,堪称纯正地道的动物小说。

我读这几本书,深觉作者书写内容语言流畅、用词量丰富、代入感很强,情景如同亲眼所见、亲耳所听,读后常常陷入久久的回味,欲罢不能。看到介绍天鹅的科普,书中提到了荣成天鹅湖,我又赶紧上网去查位置、路线,期待着一场追寻天鹅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阅读,是拯救思维贫乏的一大良药。当感觉到创作危机,老路已经走完,新路还未挖掘的时候,作者阅读了大量生物学、动物学、动物行为学等方面的书籍,他决心在动物小说这个领域里闯闯出一条新路来。通过阅读杰出动物学家对动物世界所作的精湛研究,为作者观察动物提炼主题结构、发现故事崭新的角度拓宽了思路,他发现自己对动物的理解过去很肤浅。

他领悟到,动物不仅为人类而活在这个地球上,他们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弱肉强食的生存圈,完全可以在丛林法则这个色彩斑斓的舞台上塑造动物的本体形象。此外,人类社会的许多弊病和问题,例如战争、种族歧视、资源掠夺、两性差异、攻击行为等既可以用社会学观点在大文化中寻找到合理的解释,亦可用动物学家的眼光从生物层面破译出原始起因。从这个意义上推论,动物小说的认识价值不仅仅可以超越科普知识,还可以超越“人还不如动物”这样一种照镜式忏悔,完全可以同问题小说、哲理小说相媲美。

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深做细做好。挖十口浅井,不如挖一口深井。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了获得动物世界的第一手资料和新鲜的生活感受,作者把西双版纳野象谷、哀牢山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和昆明圆通山动物园作为基地,规定自己无论生活怎么忙,每年必须抽出三个月时间到这三个基地体验生活。

年轻时,不知天高地厚,曾立下过无数的雄心壮志。如今,年过半百,两鬓斑白,他终于明白:生命苦短,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一生中能做好一两件事情,就算不错了。写好所钟爱的动物小说,能再写出几部让读者认可的作品来,就是作者一生最大的快慰。

人们更习惯于,从故事中感悟人生的哲理。正如作者的创作谈中说: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正统的说教谁都会,但这并不能够打动人。而作者在叙述这些故事时用词丰富、修辞方法多样,唯妙唯俏,故事情节精彩有趣,除了文章的可读性,在学习写作技巧或者增强孩子阅读语感和扩充词汇量方面也是可圈可点。总之,有兴趣的家长朋友们真的可以把这些书搜罗来,和孩子一起好好阅读一番,相信一定会有不错的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