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婚姻育儿

“中国式父母”凭什么打动奥斯卡,获得最佳动画短片?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10人  果妈徐

2017年快圣诞的时候,很幸运买到了两张提前点映的《寻梦环游记》电影票,带着孩子走进全部坐满的影厅。

更幸运的是,还有两部皮克斯的动画短片随片附送,其中就包括了今天我们要来谈的2019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

这部短片在影院上映,对所有在座的观众来说都毫无准备,而当时影院观众的反映也是大家第一次看片最真实的反映。

短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华裔妈妈,开场就是她娴熟得做包子的场景。

当她一口咬下包子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包子惨叫一声,伸出了小手和小脚成为了一个包宝宝。

从此以后,画面中就只剩下这个新手妈妈和包宝宝二人世界。给宝宝喂肉,给宝宝洗澡,一起买菜,给宝宝量身高。

但当包宝宝渐渐长大,他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妈妈不允许进入他的房间;

面对妈妈做的大餐,他宁愿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妈妈和孩子之间逐渐疏离,许久不回家的儿子回来的时候带着一个金发碧眼带着钻戒的姑娘,而且这次回来是为了取行李。

恐惧、担心、愤怒充满了妈妈的内心,她突然抓起包子,一口放进嘴里。

或许有人觉得“吃人”的片段很恐怖,而这种会伤人的爱,却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真实写照。

而片中当妈妈把小包子放进嘴里的时候,出乎我意料的是电影院里很多的外国观众笑出了声,而此时不瞒大家我已经哭得都快喘不上气来了。多少中国家长如同短片中的妈妈,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伤,担心孩子离开自己,把孩子紧紧拽在手里。

而对外国人来说,家庭的界限是非常清晰的,家庭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谁掌控谁。所以这样具有冲击性的画面对他们来说会变得很有趣。而对我们曾经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必然看得老泪纵横。

我们父母的成长中,经历了很多的不确定,让他们非常没有安全感,而我们做为他们的孩子又都是独一无二的,掌控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了建立他们安全感的核心。

而妻子的职责就是照顾好孩子的饮食起居,丈夫呢则是在外面负责赚钱养家。丈夫在家里和妻子没有真正的交流,夫妻间也从来不表达真正的爱。妻子则希冀运用控制孩子、倾尽全力培养孩子来弥补丈夫的情感缺位成了很多家庭的惯常状况。

让我很难理解的另一种差异性发生在当我着手准备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在国内的媒体上,人们关注的焦点居然否认了这部作品的“真实性”,甚至有人说这是对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这让我产生了探究其中奥秘的兴趣。 我问了一圈移居澳洲的华人母亲们,大家对这部作品都和我有同样的认同感。

而这部作品的视角是一个华裔二代的视角,在美国和澳洲的华裔二代被称为“ABC"他们有着很典型的印记。最近几个墨尔本的亚裔高中生在facebook上组建了一个叫“Subtle Asian Traits”的群组,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

这些年轻人们用有趣幽默的方式传达了他们在澳洲生活的冲突,而对他们来说最大的冲突来自于亚洲背景的家长和他们巨大的“文化差异”,再加上亚洲父母期待孩子们都遵循他们的理念、思维,掌控他们的一切。这就导致亚裔二代在青少年时期,特别容易极端化的叛逆或者就是成为大部分外国人眼中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很安静,不善于表达自己,没有自己的想法。”

而这种家里家外完全不同的两套世界观,让移二代们在文化认同的问题上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隔膜,正也可以解释《包宝宝》所产生的这两种非常极端化的评价。

做为西方世界少数族裔的二代移民,他们需要更多的包容和鼓励,需要更多的机会去试错,而不是被爱“吞噬”,也不是被骂排斥。

【作者介绍】

门木 在携娃游遍世界后选择澳洲暂居

前高校教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艺术治疗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