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

“空气”公链——QTUM项目评测

2018-12-19  本文已影响62人  木木叶枫

一.项目介绍

量子链(QTUM)是首个基于UTXO模型的POS智能合约平台,可以实现和比特币生态和以太坊生态的兼容性,并通过移动端的战略,促进区块链技术的产品化和提高区块链行业的易用性,旨在将真实商业社会与区块链世界连接。

二.行业痛点

量子链发布于2017年初,当时还没有形成现有的公链格局,其产生的行业背景主要是解决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第一代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上的不足之处,以及桥接比特币和以太坊生态。

1. Proof of Work(POW)的共识机制很难被⾏业应用大规模部署,而且共识机制本身缺乏灵活性;

2. 基于UTXO模型的⽐特币⽣态和基于Account模型的以太坊很难兼容;

3. 缺乏对⾏业合规性的考虑,金融行业要求的identity和KYC部分在现有区块链系统中难以实现;

4. 即使以太坊开发出了智能合约,仍然缺乏与现实世界的交互。

三.解决方案(30%)

针对比特币和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技术存在的问题,QTUM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

1. 基于UTXO的智能合约模型;

2. 面向公有链和联盟链的灵活共识机制;

3. 区块链主控合约的设计;

4. 交易账本和只能合约账本的分离;

5. Oracle和Data Feed的设计和实现。

在去年初公链竞争还没有现在这样白热化的格局下,QTUM的技术构想还是很不错的。一方面实现难度没那么大,另一方面桥接比特币和以太坊的需求也确实存在。但是,随着ETH、EOS、TRX等公链不断发力,QTUM在公链领域显得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以最近的BC类应用为例,连NEO、ONT等国产链都已经相继推出BC类Dapp了,QTUM链上却连BC类应用都跑不了。其次,跨链技术在不断发展,比特币和以太坊、EOS等公链的桥接可能由更加高效、兼容的技术实现。从这两个角度看,QTUM变得越来越鸡肋了。

四.代币情况(25%)

由于采用的是POS共识机制,QTUM初始发行1亿枚,随后通过Staking的方式增发,每次Staking成功可累计获得至少4 QTUM作为奖励。刚转入的QTUM需要等待500个区块确认才可用于Staking,即大概需要等待17小时。这个有点类似于锁仓机制,差别在于锁仓一般是马上生效,而用于Staking的QTUM需要延迟一段时间。

QTUM目前已经上线70多家交易所,总发行量超过1.01亿枚,流通量8911万多,流通市值1.99亿USD左右,位列数字货币市场28位。

从初始分配的角度,51%的QTUM用于公开发售,20%归创始团队、私募投资人和开发团队,20%用于商业落地部署,9%用于学术研究、教育及市场扩张。通证的初始分配还是比较合理的,增发的速度也不太快,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流通盘较大,熊市砸盘的筹码多,而且QTUM本身的应用场景不多,除了锁仓Staking之外。尤其是在最近的Dapp大爆发中,QTUM明显已经处于劣势了。

五.团队和投资机构(25%)

根据官网的信息,量子链的团队拥有国际化背景,而且以技术开发人员为主,大多来自于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滴滴和纳斯达克等科技企业。项目创始人帅初是中国科学院博士辍学,拥有丰富的区块链技术开发和管理经验,其他联合创始人都具有计算机科学背景。从技术团队的配比看,QTUM的阵容还是不错的。

作为2017年的明星项目,QTUM最初吸引人的不是其强大的技术实力,而是李笑来等币圈大佬的站台。在随后的录音门事件中,李笑来也称QTUM为空气币,承认他为该项目站台买空气币。

六.社群和项目进展(20%)

在团队和社区的运营之下,量子链的主网已经稳定运行,而它的项目代码也已经开源。但是,从社区人气看,电报群人数只有5000多,而推特关注还不错。虽然开发团队具有国际化背景,但是毫无疑问QTUM还是算国产链,在海外的关注度不太好。相比于目前比较火的EOS和TRX,QTUM的热度明显差了一个数量级。根据Github和CryptoMiso的数据显示,2018年主代码的更新评率缓慢,开发用户数也下降了很多。

从最新的路线图看,QTUM下一步的进展要到2019年一季度才能实现。但是后续进展的技术实现难度还是不小,以目前的代码更新速度来看,应该无法按时实现,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