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三国:天下英雄唯曹操尔
文 | 乄妖乀
小说中青梅煮酒的情节,正可谓是撼动人心。曹操以龙为引,指点天下……特别是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将刘备的形象无限拔高,是‘尊刘裔曹’的经典之语。然青梅煮酒,却是于史无据。
依《三国志·先主传》载,“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故而这‘冢中枯骨’实出自北海孔融之口,非曹操尔。
而《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引注《魏书》中亦云,“公云:‘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曹操言刘表不过‘自守之贼’,而非‘虚名无实’。
而据《三国志·孙策传》裴松之引注《吴历》中言,“曹公闻策平定江南,意甚难之,常呼‘猘兒难与争锋也’。”说明曹操心中并非‘藉父之名’。
而‘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之言,唯独出自《三国志·先主传》,其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其裴松之引注《华阳国志》注解道,“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此言唯有《蜀书》载之,亦有可能仅是蜀汉的吹嘘之词。《华阳国志》虽认同此言,但此书亦仅是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承载蜀汉的说辞自在情理之中,算不得佐证。
且其情节本身在逻辑上,亦存在着相互矛盾……
假设青梅煮酒是曹操的试探,那么追其缘由则是刘备于‘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曹操闻而疑之,方有此举。然此正是前后矛盾之处,小说通篇皆在描述刘备的英雄形象,其所作所为曹操又岂会不知。那么以曹操如此多疑的性格,会真心相信刘备种菜吗?如此试探的意义何在呢?
而刘备‘后园种菜’的说法完全来自《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引注胡冲《吴历》中载,“……备时闭门,将人种芜菁,曹公使人闚门。既去,备谓张飞、关羽曰:‘吾岂种菜者乎?曹公必有疑意,不可复留’……”
胡冲此言可谓前言不搭后语,既然种菜会遭曹操怀疑,那种之何故?裴松之亦批判道,‘魏武帝遣先主统诸将要击袁术,郭嘉等并谏,魏武不从,其事显然,非因种菜遁逃而去。如胡冲所云,何乖僻之甚乎!’
而刘备以雷震掩失匕箸之惶恐,这种低级谎言对于老奸巨猾地曹操有用吗?除非曹操心中轻视刘备,方才会对如此低劣地表演‘信以为真’。但如对刘备有轻视之意,又何必试探呢,这完全是逻辑上的悖论。
退一步而言,此事即使有之,刘备‘失匕箸’方才真正是城府极深的表现。天下诸侯已尽在曹操眼中,如何不知刘备之根底,曹操以言试之,无非是观察刘备的反应,见刘备不免失匕箸,眼中隐有惶惧,其心中之动态无法掩而饰之,其境界亦是远逊于自己,方使得曹操心安。
刘备的‘将计就计’反而被《华阳国志》画蛇添足般的注解抹杀殆尽,其效果可谓是南辕北辙。
曹操为何会放刘备离开许都?可以说是天命使然,然就曹操而言,绝对不希望见到袁氏兄弟联合。
起初曹操、袁绍被公孙瓒、陶谦、袁术形成合围之势,自是彼此守望相助。然则如今北方幽州公孙瓒败亡在即,东南徐州陶谦已故、豫州袁术正垂死挣扎,曹袁对峙已近在眼前,如果让袁绍、袁术合流,曹操的处境将更加紧迫,故而曹操急欲出兵,阻断袁术北上。
刘备入主徐州时,曾有与袁术交战之经验,其麾下关羽、张飞亦颇被曹操看重。故而对于曹操而言,此时刘备确是合适的领兵人选。
却未想到刘备如此果决,《三国志·先主传》载,“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刘备屯据下邳,待朱灵等人回返,回首便杀了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其表现确让曹操‘惊艳’了一把,方才悔道,“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但是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却是过了。曹操待其以挚诚,刘备却视其为寇仇……
刘备得徐州并非如小说所言,实则来路不正(参见‘论糜竺最后的豪赌’)。外则引得袁术交战,内则诸将离心离德,方才给予了吕布机会。史实记载,并非吕布主动强攻徐州,而是被曹豹等迎入下邳城。后刘备走投无路,更是求和于吕布。
《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引注《魏书》有云,“刘备求屯驻小沛,诸将谓布曰:“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布不听,以状语备。”吕布不但放其家属,更是同意关羽镇守下邳。然建安三年春(198),刘备兵劫夺吕布金银,致使吕布攻刘备。小说言陈宫截获刘备密信,不过是为刘备遮羞而已。
由此可见,刘备此人的禀性,翻脸杀掉一个徐州刺史还需什么理由。而陈珪父子早已投靠曹操,又怎会暗通刘备,亦不过是小说为刘备杀车胄找借口而已,且此事并不见于史。《资治通鉴考异·蜀志》言,因董承密谋泄露被诛,刘备乃杀车胄。但《魏志》、《袁纪》皆言是,刘备先杀车胄,董承而后被诛。
吕布被杀前,言刘备‘是儿最叵信者’当是一针见血,因为刘备的心是‘阴’的,却是个阴狠的角色……
关灵净妖❤妖化魂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