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谁而作的醉乡民谣
2016-10-05 本文已影响15人
余想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的叹息,越过千年,在科恩兄弟的《醉乡民谣》里回荡。不得志是一种常态。只是每个人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或悲愤,或抑郁,或与之和解……
电影里,男主角Llewyn Davis算比较惨的了。作为一名颇有才华的民谣歌手,却始终得不到认可(唱片公司甚至把他的专辑放在垃圾箱里)。每天在拒绝之中奔波,每天在朋友那里借宿,睡在沙发上,无头苍蝇似的,不知道明天在哪里?在干什么?就像《500miles》唱得那样:如果你错过了我坐的火车,你会知道我已离开……我已经离家500公里。
只知道那些他认为唱得不怎么样的,哗众取宠的可以堂而皇之的上台,可以录制专辑,可以在郊区买房,拥有一个安定的家。
他本来也可以那样。当女主角说,我帮你介绍了一份工作,作伴唱。如何?
他说,算了吧。
这是他不愿屈就的骨气,也是他捍卫的最后的尊严。
当大众的喜好与自己的坚持相冲突时,当自己的热爱在别人眼里不值一文,他宁愿在无人的公路上高歌一曲,宁愿去当水手,然而我宁愿相信,他是暂时压抑自己的天性,那么爱音乐,怎么能说断就断。可是讽刺的是,他的水手证遗失了。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从前,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有多惨就可以变得好一点,但是你可以休息下。在另一个环境沉淀自己,伺机以待,未尝不会施展自己的抱负。
科恩兄弟是克制的,内敛的,并没有延续好莱坞的皆大欢喜的结局。
结尾与开头一模一样,应该是导演刻意安排。在酒吧外面,在漆黑的巷子里,他被一个黑衣人揍了一顿。然后电影戛然而止。
真实得有些凄凉的画面,在沧桑的民谣之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当所有故事褪却后,只有发自内心的音乐,才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