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整合收购的目的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ulysses830

我能想到整合有三个目的,第一,是为了降低交易信息成本或者交易成本,提高利润率或者提高整个流程的可控性;第二个目的,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转型是也,这个目的最复杂,很有意思;第三个,对于做大体量的偏好,某些可能也是出于"国家企业"的责任,更多的是出于创始人或者高管的个人意愿甚至是个人利益诉求。

降低信息成本,提高可控性的的整合,第一种是从提供完整的产品的角度看,可能会获得好处。条件是,为了生产一个产品,各种原材料进行交易存在不确定性,或者某一方或几方的议价能力过高。这肯定是一个有技术门槛的产品,而且产品本身有可观的利润。如果是制衣厂,考虑整合棉布厂、纽扣厂,基本是要失败的。如果是一个通信设备商或手机厂商,业务扩展到芯片设计、生产,某些元器件的生产,PCB制版等领域,则可能有比较好的结果; 煤电整合,目前是国内在操作的一个过程,其实是垄断企业取消不稳定性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实际上不稳定性可以通过长期合同来降低,我觉得这个整合在市场和管制比较明确的国家,可能很难出现;

另外一种就是将生产和服务整合在一起,还是要看能不能给最终用户带来价值,比如整屋定制家居这种模式,从设计到生产、安装一套搞定,这样实际上是可以很大程度降低用户成本的(节约时间是重要的成本),如果是电影生产、发行整合,则是未必合适,发行方究竟是不是更容易倾向发行本公司的电影?实际上这个整合对用户什么好处也没有,反而有可能提供更多的烂片给用户。

软件设计中讲一个核心概念,设计要高内聚,低耦合(紧密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且只有紧密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这个作为降低成本的整合的圭臬也合适。关键是什么是紧密相关的。当然要看整合后能不能降低成本,最终还是要看整合后能不能更稳定,更廉价的提供一个完整的产品或服务。

转型的收购,对于一个大企业而言,首先要回答为什么不能自己人来做这个方向。实际上,如果选择这个企业内部的人做新方向,一般会选择在既有业务上证明实力的人和团队来负责,但变动激烈的业态导致老的团队未必能获得新的成功,而且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想拿到风投的钱,实际上并不难,大企业未必有那个魄力,舍得许一个未来给那些团队和企业原生的创业者。 可能大企业好的选择是,拿一部分资源做创投的平台,不能留恋于过往的团队,过往的成功,创业家本身是一种很稀缺的资源。目前大企业,风投基金做创业方面工作的都很多。IBM从设备商转型成软件及咨询商,是一个有意思的自我革新的例子,但时间周期太长了,微信的成功,说明在软件这种普遍软件和轻资产的企业形态下,改良可能行不通,要活下去必须自我革命。阿里说自己是大数据企业,百度说自己是人工智能企业,也是想尽快摆脱既往。

出于体量的偏好,可以想想国家企业。它肯定不是国有企业,只是它处于一种大而不能倒的地步。或者国家将一部分社会稳定及基本商品产出的职责加于其上。类似于三星,或者阿里。一般都是威权国家会产生这样的企业。这个时候,整合也好,扩展也好,只是政府借助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完成某些事,和企业本身的意志其实关系不大了。企业能做的是,做好不同方向之间的隔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