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门手艺》书评
一,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刘军强,中山大学本硕,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教授。刘强军教授写成的这本有关非文学写作的书分为十篇,大致来看,整本书是一个有机整体。
作者先从作文与论文的区别,给我们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然后通过说理写作的训练,我们就能在学业和事业上起飞,随后作者给我们抛出了一个说理写作的金标准——清晰流畅。
当下手开始写作时,作者给我们形象地描绘了一棵包含树根、树干、树枝和树叶的大树。
树根恰恰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写作的方向,那如何才能选好一个问题呢?作者把问题划分为三类,即:议题(话题),难题,疑问,然后通过“有的……有的”三步提问法,再加上谜题,变量思维和有品位(判断力和感知力)三者的加持,最终将大问题化成可以研究的小问题。
树干则是我们的观点,一篇文章需要有鲜明的观点,观点就是我们的论断,也就是我们想要证明的观点。
树枝则是我们的理由,通过理由我们才能说服读者。
树叶则是我们的证据,不管观点多高明,理由多精细,都需要有证据支持。那证据到底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信息,是获得的数据,数据可以大致分为量化证据、定性证据、实验证据、文本证据、权威专家等。
有了这颗大树了,我们就可以开始写作了,那如何谋篇布局呢?作者给我们提出了文章结构的概念,然后通过微观结构、中观结构、宏观结构,从小到大,很好地解决了我们下笔困难的问题。
微观结构着眼的是一句话,我们应着重关注用词的抽象程度,主谓的选择,上下句的衔接,长短句的搭配以及被动语态的应用。
中观结构着眼的是一段话,即使一句话写的再好,读者可能还是觉得难读顺畅,那如何才能让一段话流动起来呢?作者给出了4点,一段话只说一个意思;第一句话是主题句;用主语串联起来;每段尽量不超过十行,七八行刚刚好。
谈到段落的布局,作者同样给出了4点,段落之间的平行、递进、对比三种关系;以主题句串联,例如用词简洁,有类似的句式,有路标词,小标题概括若干段意思;格式凸显内容。
宏观结构着眼的是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骨架,拿学术论文举例,它包括头部,方法部分,结果部分,讨论与结束、参考文献这5部分。
当然,作者还给我们介绍了如何选书,如何读书,文献综述如何读,什么是框架,如何起标题,怎么讲好故事,怎么克服写作等等小技巧。
二,我的感触
① 写作就是思考的过程,是思维的成人礼。
作文和论文的区别,表面上是两种文体的不同,内里折射着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异,深层则对应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结构性断裂。
在大学阶段,即高等教育阶段(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我们应该培养一种思辨能力即独立思考能力。那怎么提高思考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打地基,即通过阅读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书来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
记住,这里说的不是知识框架,知识框架的获取要靠自然科学,物理学有物理学的知识框架,计算机科学有计算机科学的知识框架,每个学科不同,知识框架也不同。也就是说知识框架是自己领域的专业知识,而认知框架则是所有这些知识框架的基础。
为什么说人文社科是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呢?其实这源于人文社会是定性分析,它没有确定的数据,不像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自然科学那样有显然确定的数据和结论。因为社会是个大熔炉,一个问题的出现,往往不是某一种因素导致的,而更多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我们在社会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也必须首先对它进行定性分析,才能对它定量分析,而恰恰人文社科就是一个分解这些错综复杂因素的工具,通过学习人文社科,我们在社会上行走就不会迷路,就不会掉入庞大的骗局,更不会掉入别人挖好的陷阱。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的说理写作,包论文、实验记录、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文体的形式,其实所有这些形式都在指向这一目标,即都意在锻炼我们要思维清晰,表达连贯。而这一能力在社会职场上将发挥难以想象的力量,就像《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中说的那样,“无数事业上的起伏都起因于雇员有没有能力流畅地陈述事实、概述一次会议的内容,或阐述一种想法”。这也正如沈向阳所说的:“笔尖触纸,将驱动你通过迭代、修改和探索替代方案来发展和精炼你的思想”。
所以,如果想要快速获得认知上的提升,要靠人文社科来补充。有了这些人文社科方面的素养垫底,我们然后还要多动手写出自己的感触,这些感触包括在阅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东西,但更多是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包括人际交往以及心理疾病等等,通过总结这些问题,我们就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当然也在慢慢地变好,也就慢慢地成长了。
② 理解了观点,理由,证据的三位一体。
以前一直不理解理由和证据的结论,中学写的议论文老师讲的论证和论据也是懵懵懂懂,研究生入学考试那个英语一大作文的最后看漫画写作题其实也是这个套路,当时跟着李思成的作文课,学习他的模板时,我在想,怎么他能写出来这么多的句子,现在大致算是明白了。下面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观点: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理由:
① 学生阶段,他经常帮助同学。
② 工作阶段,他经常帮助同事。
证据:
① 学生阶段,同学们课下不会的数学题目,每次请教他,他都热心地解答了。即使当时他没解出来,他也会认真思考,请教老师,然后再次和那个同学谈论这个问题。
② 工作阶段,新同事不会操作打印机,他热心帮忙;同事操作office软件不太熟练,他也热心帮忙;所有同事私下一致都说他好。
这个观点—理由—证据,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很像律师在法庭上陈述的那样。借用这个模板,我们也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让人信服的个人观点和见解,当然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信手拈来了。
三,本书特色
① 本书语言流畅优美,正如作者说的那样,没有学生腔,学术腔,官腔。
② 结构清晰,每个篇都包括3个章节左右,另外最后还附带一个三位一体的练习,电影,阅读书单,而且每篇都可自成一体,不必整本书从头看到尾。
③ 插图也很幽默。
四,我的看法
书中参考了大量的外国著作,但总给人的感觉像是在抄作业,尤其后半部分结构、流动、故事篇章。这几篇章,虽然作者写的很好了,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但如果能多举些例子就更好了。
在结构篇章,是否能把学术结构直接拎出来单独一篇,然后放到第八篇流到篇之后,正好形成微中结构,宏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