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卖血生存

2019-04-17  本文已影响0人  两类心
许三观卖血记

我是读完了余华的《活着》后,才读的《许三观卖血记》,说实话,每每阅读余华的书,都要做足了心理准备,深怕他的笔下冷不丁的又冒出一个悲情的“福贵”,富贵式的人物命运,尽管能使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思考未来,但我相信没人愿意一遍遍的去如此悲哀的命运,毕竟这个社会还是存在美好的一些东西。

许三观的一生就是这样,余华另辟蹊径,给我的心灵来了致命的一击——一个丝厂送茧工,身处在一个发生着极为深刻变化的年代里,却不曾逃避,也不曾退缩,以卖血的方式,向悲情的命运,悲情的社会,悲情的时代发出直达心灵的叩问,虽说悲情,但也始终贯穿着能暖人心的温情。

可就是这么个人,许玉兰虽说对他指指点点,却也始终不离不弃;一乐也对他尊敬有加,一乐听到许三观要爬到屋顶补破洞时,他忙去借梯子,扶梯子,喊父亲喝茶、洗脸、休息。许三观照常去打水时,麻绳断了,木桶被留在了水井里。一乐看到了就来帮他父亲扛竹竿。未果,他就提议父亲拿麻绳绑住他,让他下井帮父亲捞木桶。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我却被他人格的光芒所折服。

因为在我看来,许三观还是个有担当的人。

我喜欢他,因为他单纯,单纯到认为有了钱就应该讨媳妇,成家;他宽容,尽管他耿耿于怀于一乐不是他儿子,可还是为了一乐,卖血赔了方木匠儿子的医药费;他善良,他在何小勇车祸之后,放下面子,劝说一乐帮何小勇叫魂;他负责,在糟糠之妻被批斗受苦时,他默默的将红烧肉和菜压到饭底下。最感动的一段“是许三观一开始听到一乐离家的消息并不以为然,直到许玉兰外出找一乐许久未归,他便开始担心,养育了十一年的儿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也是有感情的。许三观外出寻得一乐后,他说:'趴到我的背上来。'”

故事由卖血开始,又在卖血中结束,他为了一乐卖血,为了二乐卖血,为了改善家庭卖血,为了芬芳卖血,却从来没有为自己卖过血,他担当起了一个做丈夫,做父亲的职责,无论再怎么吵闹,他对于他的亲人都十分的爱护,先后十一次的卖血经历,勾勒出的是一个有担当有血性的许三观。当然,余华的笔下,最不缺的就是悲情人物,许三观也不例外。

所以,许三观还是个命运多舛的人。

幼年不幸。许三观的父亲在许三观刚出生不久便去世了,他的母亲又跟着军官跑了,许三观就成了一个孤儿,最后在回农村收蚕的时候,才遇到了他的四叔和爷爷,可是好景不长,在随后的三年自然灾害中,他的爷爷与四叔都饿死在这场浩劫中。

”许三观开始哭了,他敞开胸口的衣服走过去,让风呼呼地吹在他的脸上,吹在他的胸口;让浑浊的眼泪涌出眼眶,沿着两侧的脸颊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里,流到了胸口上,他抬起手去擦了擦,眼泪又流到了他的手上,在他的手掌上流,也在他的手背上流。他的脚在往前走,他的眼泪在往下流。他的头抬着,他的胸也挺着,他的腿迈出去时坚强有力,他的胳膊甩动时也是毫不迟疑,可是他脸上充满了悲伤。他的泪水在他脸上纵横交错地流,就像雨水打在窗玻璃上,就像裂缝爬上快要破碎的碗,就像蓬勃生长出去的树枝,就像渠水流进了田地,就像街道布满了城镇,泪水在他脸上织成了一张网。 ”

因为他老了,他曾无数次凭借着卖血迎接着命运对他的考验,但是命运终究是命运,谁也逃不过,上天没有给他完美谢幕的机会,他借以抗拒苦难的希冀失去了,随着失去的是他生命的价值,失去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奔涌不已的悲愤和忧惧,使他失魂落魄,泪流满面

卖血,一个看起来陌生,恐惧,疯狂甚至些许荒诞的词汇,但在上个世纪,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大地上,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无论是城市里四合院里的“长衫”,亦或是农村里田埂旁的“短袖“,都卖过血,许三观就是这些人里面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员,不同的是,许三观的卖血——这个动宾结构背后除了令人唏嘘的心酸与无奈之后,流淌着的是骨子里的柔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