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方向的努力是迷茫的来源,而挣扎永远不晚
2011年的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叫“拒绝平庸”。当时看过一篇范文,开头引用的是不知道在哪里看来的某个名人说的“我终于出车祸了!”这句话。对单调枯燥的生活感到了烦闷,于是宁可出车祸来解解闷。真的是闲到了极点。
2012年我高考,天气非常热,知了在窗外跟疯了一样尖叫,阳光白晃晃地辣眼睛,教室里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我坐在教室右后方不透风的角落,空气仿佛凝结一样像堵墙,我的汗湿透了衣服。那年数学考试,碰上了江苏孩子的噩梦——葛大爷,加上闷热的环境,我差点在考场里中暑晕过去。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可能就得上报纸。然后我也能大喊一声:“我终于晕过去了!”
18周岁,我理解的拒绝平庸的原因,是因为平庸会带来足以让人放弃生活意义的枯燥,是因为平庸会让人消失在人群中默默无闻。
5年过去了,今年我23周岁,硕士即将毕业,面临着找工作。
当面临着大大小小的公司,面临着茫茫的工作岗位,面临着一份又一份简历填写表的时候,我迷茫了。在迷茫的恍惚间,我第一次切身感觉到了自己的平庸。是,是平庸,不是平凡。
我是一个女生,165厘米,长相至少不是扣分项,本科在211,利用周末自考了985的二专,研究生在全英前10的一所学校念硕士。本科主专业成绩不错,每年都能拿奖学金和一些荣誉;研究生的成绩也不错,还发表了1篇论文;有过三段实习,分别做网编、产品运营(这份也可以叫新媒体运营)和辅导员助理。说出去好像还不错。
但是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看上去拿得出手的简历,实则寒碜得可怕。对于工作要做什么,从事什么方向,从来就没有好好想过也没有好好规划过。
大一想转金融,于是学了工商管理还参加了金融类的实习项目;后来发现自己喜欢传播,就开始选新媒体编辑类的实习;到了研究生的时候,英国对于数字媒体的研究方向在平台研究、界面设计这些产经用到的知识,于是我又重新架构了一套知识体系,开始打产经的心思,因为产经的工资是媒体的2-3倍。
就这样,在5年里,我的想法毫无原则地转变了3次,从文科到商科到工科,学了个遍。在这个期间,我也没有闲着,每转一个方向我都会拼命地去看这个方面知乎上大牛们推荐的爆款书,还会做笔记。陆陆续续,也看了很多书。最后我还有些洋洋得意自己涉猎很广。
找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哪个方面都没有足够拿得出手去说服用人单位的东西,每一样都有一点点成绩,却没有足够多的成绩。无论做什么,都很尴尬,都不足以支撑我去我想去的公司。
我开始迷茫,惊慌,反思。
特别是在某产经的笔试挂掉了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在过去的几年里都做了什么,学了什么。明明都拿着很高的分数,看了比常人更多的书,为什么好像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能力。
痛定思痛,终于想好了要往哪个方向走,却发现居然已经走到了别人的家门口,主人说给我三颗桃子,我就为你开门。我翻遍了自己的背包,有桃子,还有苹果梨子枣子李子等等很多水果,每样水果有一个。如果一开始我就知道我要敲这家需要桃子的门,也许我已经有了一背包的桃子。而现在我跋山涉水,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没有方向地往前走,所做的努力、所投入的时间、所花费的精力,到最后真的会成为一场空。你看起来很努力,也真的很努力,却因为没有方向而让努力成了没有意义的耗费。
站在茫茫的人群里,看着迷茫的自己,啊,原来这就是平庸的样子。
但是你所受的教育不允许你堕落和气馁,于是在无能为力的现实面前,这份平庸加倍折磨你拷问你,然后你试图挣扎。所幸,如果你还知道挣扎,那就还有摆脱平庸的希望。
原来平庸不仅仅是自甘堕落,还有一种更可怕的平庸,叫做盲目地努力,叫做碌碌无为。
原来平庸的可怕根本不是枯燥,是碌碌无为后的无力,是巨大的空洞的迷茫,是对自我的否定和怀疑。
原来挣扎,才是拒绝平庸最常见的姿态。不是出奇,不是耍酷,更不是出车祸。
做一件事,坚持着做下去,就是拒绝平庸;
早一点为人生做好长远的规划,就是拒绝平庸;
不放弃最后的一秒钟向生活挣扎,就是拒绝平庸。
原来拒绝平庸这么简单,根本不是什么离谱伟大的事情,
未必要出奇,甚至未必要出色。
高考那一年考数学,差点晕在教室的我,晚上回去嚎啕大哭,跟我妈说我后面不想考试了,我考砸了。但是我还是考完了后面的三门,没有去得了985,却也站在了211的平台上。原来那一年高考,我没有晕过去,当然也就没被报纸调侃出来,却的的确确做了一件拒绝平庸的事情。
我知道我没有什么时间,可是我还是想挣扎一下,还知道挣扎就好,永远不会晚的,我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