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为什么我不能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温柔地对待她
她叫园园,10岁,是大姑姐家的二女儿,我的女儿芳芳的小表姐。作为她的舅妈,我应该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在传统印象中,对于婆家的孩子,儿媳妇可以是和蔼可亲的,有求必应的,也可以是客客气气的,至少是中规中矩的,反正不能像对待娘家人那么随便。
可惜小女子道行浅,做不到啊。
园园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让我又爱又恨,每次过节,我都期待着她来家里玩,等她真的来了,心情又变得很复杂。我很喜欢带着她和芳芳出去玩,我感谢她给予芳芳的陪伴。我也很想像对待芳芳一样对她温柔以待。可是,看到她剪下一地的纸屑、扯出一摊子玩具不收拾,小便后不冲马桶,在客厅里横冲直闯大呼小叫,不脱外衣外裤就爬上床,吃饭时还把不爱吃的菜偷偷扔到地上,生气时说“烦死了”“闭嘴”“讨厌”,过马路时,对着正在缓慢行驶的车轮踢上一脚……我便开始皱眉、头疼、抓狂、血压骤涨,肾上腺素飙升。
今年春节也不例外。
放寒假没多久,园园就来我家,由芳芳的爷爷奶奶,也就是园园的姥姥和姥爷一并照看。园园来的第一天晚上,我们仨围坐在一起泡脚时,我真诚而郑重地向她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欢迎她来家里小住;二是感谢她在我上班的时候陪伴芳芳;三是希望她遵守规则,发挥表率作用。双方在一片祥和中达成了共识。
短暂的蜜月期之后,情况又恢复了以往,园园因为芳芳强烈的物权意识,不能随意玩玩具而气哭,我则因为园园穿着拖鞋在爬行垫上跑来跑去,或者不用公筷夹菜之类的事反复头疼,即使当着公婆和她父母的面,也会直接指出来,语气自然不会温和。事后,我又很后悔,我知道换作芳芳,我可能会做得更有技巧性一些,我也知道,婆家人听到我这么说心里肯定会有波动,他们一直在用淳朴和善良包容尊重我。每想到此,倍加自责。
在下班的路上,我经常默默嘱咐自己,要平和、要共情,要建议,不要批评,要描述事实,不要做评价贴标签……可是,关键时候又被打回原形,原以为这是我对家庭秩序的强迫症在作祟,其实没那么简单。
有一天,园园又被芳芳气哭了,这次好像比较严重,不肯和我们一起泡脚了。我像往常一样安慰她,和她分析前因后果,可她越哭越厉害,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等她平静下来,才告诉我,她觉得我和芳芳都不喜欢她,不欢迎她来作客,因为姥姥和姥爷跟她说,舅妈不喜欢她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芳芳宁愿去她家玩,也不愿意她来家里。
我不喜欢她把家里弄乱是事实,芳芳的确是因为有一次和她闹了矛盾说了这样的话,但并不表示我们不喜欢她。姥姥和姥爷这么对她说,虽然是想吓唬她,但也流露出他们心中的想法。
千万不能让“事态”发展到影响家庭和睦啊。
说出了真实感受,心情平静下来,园园又和我们一起泡脚。我借此跟她谈心:我不喜欢的是她的某些行为,而不是不喜欢她。我还回忆了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其实,除去那些鸡毛蒜皮,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园园非常喜欢和我们玩。我建议她自己去体会,去感受我们到底喜不喜欢她。最后,我们三个人拥抱在一起言归于好。
这次风波之后,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不能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对园园始终保持温柔,到底该怎么做。毕竟,不想假装一团和气,强颜欢笑。
我为什么会这样做?
一、从小到大,我有一个习惯性行为模式,对于我不喜欢的事情,不喜欢的行为,我要表达、表现出来,我不是一个擅于隐藏自己情绪的人。小学时,我妈妈去学校开家长会,就有男同学向她反映我很厉害,喜欢打抱不平,看起来像是充满正义感的优点,其实是无法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不会共情,不能更理性解决问题。直到今天,即使看了很多心灵成长类书籍,碰了很多壁、总结反思了无数次,也没有完全转变这种行为习惯。所以,在看到园园做出让我不满意的行为时,我只在乎我自己的感受,用一种直接的,带有个人情绪的语气进行指正。
二、我不知道这么讲算不算是推卸责任,但我有时候对园园的态度可能受到她妈妈和姥姥的影响。其实,我的婆婆和大姑姐都是非常善良友好的人,我们之间相处得很融洽,她们对待他人也很友善。可是,对待园园的某些行为时,比如大人正在端菜,她在旁边横冲直撞,她们被惹恼了也会出言不逊。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时难以置信,可是慢慢的,我对园园的态度偶尔也变得不假思索地“放肆”起来。
三、至于我对芳芳为什么能始终保持温和,不带负面感情色彩,甚至偶尔非常生气,也会选择什么也不说,先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呢?可能是有了园园的前车之鉴,从芳芳生下来,我就一直在探索与她的相处方式,如何辅助她养成好习惯。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芳芳面前,我践行的是一套全新的语言和行为模式,与她共情,充分体会她的感受和需求,用中性地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不批评、不指责、不报怨……在我的正面管教下,也有可能是芳芳的天性使然,她很少做出让我头疼抓狂的事,我们之间的关系良性循环。
刚开始,我以为我对两个孩子实行了双标,仔细分析才发现,是我对自己的女儿和其他所有人实行了双标。对芳芳使用重新学习到的社交模式,在其他人面前,旧有的习惯时不时会蹦出来,它们是我的原生家庭、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在过去三十多年里在我身上烙下的印记,我可能需要很多时间才能把它们抹掉。
我该怎么做?
一、发现自己真正的需求
让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园园在生活上没有养成足够多的好习惯,导致我对严谨秩序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且担心芳芳效仿。所以,我需要明确地告诉园园我的需求,但是时机和方式不对,当我在气头上,用指责略带有抱怨的语气时,只会让园园觉得我在批评她,在发泄情绪,即使当场纠正也不会发自内心的真正改变。那么,我可以在平时明确地告诉园园,我希望她小便后冲厕所,用完东西放回原位,垃圾要直接扔进字纸篓……因为整洁的家居环境让我们心情愉悦。我也可以通过示范影响她的行为,或者在发生了让我不爽的事后,心情平静下来,再和她谈谈我的感受。这些方法并不陌生,正是我对待芳芳的方式。如果要想做得更好,更彻底的话,我需要练习对所有人使用这样的沟通方式。
二、建立情感的支持
如果我能时常想起园园坏习惯背后的原因,我会包容许多。她上幼儿园期间,是由姥姥和姥爷接回西安照看。姥姥说园园脾气倔,稍微说她几句就会气得喘不上气儿,老两口拿她没办法。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幼儿园上了两年全托的经历,只有星期六下午才能见到父母,那些在幼儿园躲进被窝里哭泣的夜晚至今想起仍然心酸。缺乏父母足够的爱与陪伴可能是导致她行为的深层原因,认识到这一点,我还有什么理由责怪她呢?
三、营造爱的氛围
给双方创造更多的交流和接触机会,让爱消融负面情绪。除了一起做游戏,一起出去玩,泡脚是属于我们三人的固定时间,我们会聊聊白天发生的事。春节期间看了两场儿童剧,我就根据剧情提问题,或者一起扮演喜欢的片断。其中有一部剧是《海底小纵队之惊涛骇浪》,里面关于儒艮(美人鱼的学名)的情节非常幽默,连我这个大人都很喜欢。谢灵通和皮医生远远地看见长发飘飘的儒艮,请她转过头来,想欣赏她的美貌。儒艮摇摇头用尖尖的嗓音慢吞吞地说:“害——羞——”百般请求下,她终于转过身来,大家吓坏了,“太丑了,书上不是说美人鱼很漂亮吗?”儒艮只好悠悠地说,“误——会——”我们仨轮流演这只对自己的相貌虽然不自信,但是心胸豁达的儒艮,笑得前仰后合,乐此不疲。
这个春节,因为家里客人多,有两天我们仨一起睡,白天带她们去冰雪嘉年华,累得腰酸背疼,就请园园在床上给我按摩,芳芳自然也参与进来,在我身上卖力地捶捶捏捏,只当是游戏,我则偷偷地享受着,舒服着。后来演变成挠痒痒大赛,三个人在被窝里滚作一团,笑得那么放肆,那么爽。
最后,再记录几段我们的对话。
园园:舅妈,我觉得你没有生孩子之前漂亮了!
我:你听说过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吗?你舅妈正在着力打造有趣的灵魂。
园园:舅妈,今天我出去玩还表扬你了。
我:嗯?
园园:在公园里玩千秋时,有一位奶奶很没有礼貌地让我把千秋让给她孙女玩,我就说,哎,不是每个人都像我舅妈那么有素质。
我承认她这么含沙射影地抨击别人是不对的,既然随便表扬到了我,那就下不为例吧。
我:下面我们来说说对方的优点吧,相互学习。
园园:我觉得芳芳看完书会放回书架,是优点。
我:嗯。
园园:她玩了玩具会收拾好。
我:嗯。
园园:还有,她画完画会把笔放回盒子里。
……
我:好像说的是同一个优点。
我:我觉得园园最大的优点就是爱看书,我们要向她学习。
芳芳:可是,妈妈,我也很爱看书啊。
我:……
园园:舅妈:我觉得你很特别。
我:嗯?
园园:据我观察,你会花钱买温暖、买时间、买快乐。我们出去玩,外面太冷了,你就带我们去店里喝热可可,或者吃东西,暖和了再出来,
不得不承认,这个十岁的小女孩真的在用心看我,看到了我,看懂了我,甚至觉得她可能是婆家人中最懂我的那一个。
对待真正懂你的人,我还能做什么呢?
唯有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