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容易忽视的程序化广告5大问题
程序化广告投放是一个复杂精细的活,营销技术公司和代理不仅要协助广告主制定KPI,还要从KPI中生成洞察,以此来指引广告投放,满足广告主需求。投放一旦启动,就要全天候评估广告效果是否满足了广告主预期目标,并通过不断优化调整来提升广告效果。然而,在创建广告活动期间,有些问题却容易被我们忽视,使得投放结果并不是那么尽如人意。
明确KPI
不同广告主对于KPI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首先了解广告主定义的“完美”效果是如何考量的就尤为重要了。如果广告主KPI是品牌落地页或网站的点击率,那么在实际投放过程中就应该朝着CTR的方向去优化。
但实际情况,不是每个广告主都有明确的KPI。虽然广告可见度已经成为品牌广告主的KPI之一,但可见度高并不意味着高CTR和高ROI。相反,如果我们对特定的指标进行优化时,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指标的效果。所以,如果广告主在投放开始前就有预设的KPI和期望的CPA,那么在实际投放过程中,就可以选择合适的媒体、广告位、以及投放人群标签等,并进行具有目的性的优化。而清晰的广告目标无疑会为整个投放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清晰规划
广告投放的整个过程中,营销技术公司和广告主要做出明确的规划和预期。如什么时间投放转化率较高,哪些媒体更适合特定类型的广告主等等。随着投放过程的不断深入,广告主和营销人员需要监测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如预设KPI是否过高、广告技术是否兼容,是否存在局限性、人群标签是否精细、TA%浓度是否过低等等,所以在投放初期就确定好投放周期以及整个投放流程可能出现的状况,将会对最终投放效果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在制定规划以及投放的过程中,还要与各方建立沟通,以便进行实时调整与优化。
建立沟通
沟通在整个投放流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团队中交流提问,倾听回复,还是各方电话会议后,回顾交流中产生的记录,在整个投放的过程中,各方都要努力搭建高度开放的对话机制,实时根据投放进程进行优化调整,确保每个环节都可以落到实处。而这样的对话机制不仅利于广告效果的优化,对于各方而言更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使用1像素图片代码
1像素图片代码指一种常用的数据监测代码,即通过在需要统计的网站页面或模块上嵌入一个1*1像素的透明图片,实现数据的监测。程序化广告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广告效果的监测,并通过用户历史行为和网站访问,完成对用户的精准定向。而实现这个功能离不开1像素图片代码的支持,广告主将像素放置在站点中,可以判对这些像素是否受欢迎,而系统也可以通过像素来生成洞察,并帮助广告主实现对用户的标记,完成重定向等功能。此外,1像素图片代码记录数据的时间越长,投放时可以触达的目标用户相应地也就会越多。
不断复查
整个广告活动投放期间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复查。比如与销售确认广告主的KPI是否与其投放目标一致,预算是否在KPI的指引下完成了正确的分配等等。程序化广告在实际投放过程中较复杂,保证单个媒体及渠道拥有稳定的转化其实并不容易,而这也要求广告主和营销技术团队更加注重流量、媒体、数据以及投放细节的复查,不断进行调整与优化,确保广告效果满足广告主的KPI。
总结
程序化广告已经成为广告主手中的利器,而一个“成功”的程序化广告无疑将助力广告主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营销人员不仅要帮助广告主在策略、技术、数据等方面实现掌控,还应在投放流程及细节方面实现优化,而这也逐渐成为了程序化广告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