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
原创
从7月7日小朋友单飞回老家至今天,将近6周,除1周出差顺便回家一趟外,共有5周时间独处,这应该是十几年来时间最长的一次。
小时候最盼望的,是父母都不在家,我能独处,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一天晚上,应该是上小学的时候,父母有事要外出,我妈无比抱歉地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不要开门之类,说他们很快就回。
我心里巴不得他们快走,一边在盘算待会儿做什么。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我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打开唱机放唱片,把音量开得很大,自己在床上翻跟头。
可见这几件事平时都是被禁止的。
明亮的灯、开得很大的音乐,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很深刻。在床上翻跟头这件事也不允许,大约是觉得女生应该文静一点吧。当时我还报名参加体操队来着。看来从小就不是淑女。
结果我在翻跟头的时候被逮了个现行——他们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家,很快就回来了。
其实这不是我独处的最早记忆。更早是在上学前,经常被反锁在一个单间的屋子里,或整天整天在老图书馆的院子里闲逛。这些都是用现在的眼光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经历。
说回这次的独处都做了些什么:
看电影18部,全部是在影院哦!
看书4本,其中2本是听完的
看展览3场
看多媒体舞剧1场,《赛珍珠》
看京剧1场,《董仲舒》
跑步30公里
除无法实现短途旅行外,以上大约反映了我在独处时能探到的边界:无非是按自己的需求去看各类演出而已。
原本以为会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每天的日课,事实证明,并没有。
以今天为例,在公司加班到7点左右,8点多到家,原想休息一下,给手机充好电就出去跑步,结果是一边听书,一边就快睡着了,想到还要完成1000字,觉得时间又不够用了。
今天还发明了边听书边写报告的方法,实在是用来对付一些无聊工作内容的利器,不然这种事,不知道要拖延多久。
跑步一事,大约列在每日清单的第四位,所以经常就被牺牲掉了。
“慎独”这个词,是在一个贪睡的周末想起来的。
所谓“慎独”,把平时挂在嘴边的那些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在独自一人的时候能坚持执行。
道德啥的倒没有出格之处,行为上的执行亲测真是有难度。
我真正能坚持做好的,只有清单上的前2位。其余的,可以精力有限为由,原谅自己。
以下是遗憾:
没有认真给自己做一顿饭。
没有安排一次远足或长距离骑行。
没有看一场话剧。
没有规律地锻炼。
书看得太少。
如果要把每天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来过,则我的人生清单上还有好几项,都是需要功夫去修炼的。
孤独是一个水落石出的过程。热闹的潮水退去,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浮现出来。
“慎独”,谨慎对待自己的独处时光,意识到哪些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哪些是能做到的。诚实地面对自己,多思考,并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