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亲子育儿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让4岁的孩子独自乘坐电梯下楼找妈妈危险不危险

2019-03-12  本文已影响8人  蓬勃育儿社

一个妈妈,带两个孩子出门,小宝两岁,大宝四岁多。

到楼下后,大宝说想上厕所,妈妈就把他送到电梯口,让他自己坐电梯回家,然后给家里人打电话说了一声。

过了两天,妈妈去楼下买咖啡,时间稍微长了一点,大宝就自己穿好衣服,拿着滑板车要去找妈妈,爸爸很放心的就让孩子去了,然后也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说你注意点,儿子滑着滑板车出去找你了。

妈妈挂了电话,有点胆战心惊,等她见到儿子,就问:你一个人下来找妈妈,万一找不到怎么办?

儿子稍一愣,微笑着说:没事,要跟你错过了,我就先玩会儿,然后就给爸爸打电话,爸爸打不通,我就给爷爷打,都打不通我再给你打。

妈妈还是很担心,应该怎么去跟孩子沟通这样的事情呢?

如果是你,敢放孩子自己坐电梯上下楼吗?

你觉得安全吗?

安全感,在小区里还是在我们的心里?

安全感是我们的一种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往往还和现实不相匹配。换句话说,让我们感到害怕的往往是我们内心中那股模糊的“害怕”,而且越想越害怕。

比如,小区里,你一扭头发现孩子不见了,你害怕吗?如果五分钟后还没找到,你害怕吗?十分钟后还没找到呢?一般的家长可能就快吓死了。为什么?因为你会脑补各种各样恶劣的、悲惨的情景:孩子被坏人拐走了,孩子被……

孩子独自坐电梯上下楼是否安全,我们要仔细来分析。只有分析清楚了,我们才能判断这个行为的安全系数高还是低。

那一个四岁多的孩子独自上下电梯到底有哪些不安全因素呢?

1.孩子在不该下的楼层下电梯。比如说你们家住10楼,到8楼电梯停了,上人也好下人也好,孩子就出来了,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理论上,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应该知道自己家在几楼几户了,是吗?孩子也应该知道如何操作电梯了,是吗?就是说孩子在确认自己下错楼层后会再次乘坐电梯回家,是吗?

你会说,即使这样也不能排除有不安全的意外因素存在。

是的,不能排除。可问题是,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比如,你出门到超市买菜是绝对安全的吗?不说别的,你知道世界上一年因为车祸丧生的人有多少吗?没有百分之百的安全环境,只要不安全因素发生的概率极小,我们就应该忽视它的存在,不能因噎废食。

2.被小区里的狗咬伤。这个问题是存在的,但这样说太模糊,你可以回忆一下,在你所在的小区,近五年来,一共发生过几次狗咬人的事件?你还要计算的是,小区里有多少条狗,有多少孩子,有了这些数据,就能相对准确的算出孩子被狗咬伤的概率。我们就不算了,猜一猜吧,这个概率有多大?

3.孩子被坏人拐走。这个事就要扩大范围考虑了,你听说,道听途说也可以,全青岛市五年内总共发生了几次拐孩子的事件?反正我是一次也没听说。但你知道全青岛市有多少人口吗?七八百万。有多少孩子呢?几十万有了吧。那你算算概率吧。尤其是我们现在住的小区,有监控、有保安,还有熟人邻居,坏人想作案是不容易的。

当然,我不排除有坏人,我只是说概率很小、很小。

4.孩子跑闹、骑滑板车的时候可能会和小区里的电动车、汽车相撞。这个可能也存在,但这个可能即使妈妈在旁边看着他玩滑板车也可能相撞,以孩子的那个速度妈妈根本就没有制止的可能性,所以这个危险因素和妈妈不在身边关系不太大。

5.电梯突然坏了。对,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但这几年好像也不太多见了,电梯的保养、维修还是比较到位的。

如果你非要说,那万一坏了呢?一会就告诉你答案。

6.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孩子不受控制地跑到小区外面去了。是的,这个很危险。

回到妈妈的疑问:怎么跟孩子沟通这样的事情呢?

我们要做两手准备,一个是给孩子讲一些基本的安全注意事项,怎么乘坐电梯,找不到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处理,有陌生人搭讪怎么应对,独自去小区外面会有怎样的危险等等,不要说太多,别把孩子吓着了,说太多了孩子也记不住。

第二手准备是,父母要做好及时的监控,做好一些必要的安全保障。比如孩子上电梯后父母间及时通电话沟通,如果预估孩子三分钟内应该见到妈妈,那超出这个时间后要再次通电话说明情况,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孩子不可能在长距离上变换位置,就是说出小区的可能性是极小的。

笔者的朋友有过这样一个亲身经历。有一天放学回家后,4岁的儿子突然想吃鸡腿,就跟妈妈说:妈妈,你去买吧,我在家里玩玩具等着你,我累了,就不跟你去了。孩子很淡定,似乎还有一丝小阴谋得逞的快意。

妈妈犹豫着:你一个人在家能行吗?但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就答应了:那妈妈去买,我带钥匙了,有人敲门你别开。

儿子一听还不耐烦了:好的,你快走吧,别啰嗦了。

妈妈说,她当时其实紧张是高于惊喜的,高兴的是孩子有了独立的胆量,害怕的是万一发生意外可怎么办啊。

妈妈就忐忑的出去了,一路小跑,回来后在门口站了两分钟心率才恢复正常,等开开门,真的看到孩子就是老实地在沙发上玩玩具,看到妈妈后还高兴的问:妈妈,你这么快就回来了?好像是说我还没玩够呢你怎么就回来了呢?

这位妈妈说,有过这样的一次经历之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放心程度就高一点了,也渐渐的敢于放手让孩子独立的去探索了。

第一次总是最难的,但第一次总是难免的。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