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字之道

如何读书,为什么有时读过一本书,再回忆起来脑袋里一片空白?

2020-0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梧桐树边羽

为什么我们成年后读的书很难在脑海中锁定,而我们小时候学的各种知识却偶尔会想起来?为什么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面对那么多教材、那么多知识无所畏惧,而现在却拿起书就打瞌睡,强迫自己读完也是一脑袋浆糊,根本学不到有用的知识?

是我们变笨了吗?

其实不是。我们比小时候心智更成熟,视野更开阔,完全能从任何角度去吸收更多的知识,理解更多的观点。那为什么我们一离开学校,学习能力就如此低下?

因为我们脱离了系统的学习。

学校教育系统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为孩子们打造的一整套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式是否填鸭我们先不论,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中会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学完就忘的现象呢?

至少在学校阶段,系统的学习方法是有利于孩子们知识的增加的。

我们真正诟病的是孩子们知识的增加的同时,并没有真正地思考,只是机械的知识叠加。

但是真正成绩好,会读书的小孩都自有一套学习方法。

长大后,我们把被学校禁锢的天性释放,连持续性知识叠加都做不到了,因为不迫切,没有考试升学压力了。

看完一本书,只要不能对现实生活产生帮助,对我们没有直接利益的知识点,就不过是在消化系统中过了一遍,被马桶冲走。

读书​根本就没上心,知识没有入脑,没有思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不能物化成减低生活负担的知识,在常人眼中是无用的。当然会忘了。

所以,对成年人来说,你不感兴趣的知识,没必要去涉猎。这是无法入心的。

那对自己感兴趣的书,如何加强记忆呢?

因为本人主要兴趣在古诗词,就以古诗词阅读来举例。回想我们在学校的时候是如何学习的,我们现在长大了,要学会总结归纳,如果不死记硬背,能否将书上说的观点、知识化为己用?

第一不要做杠精。

这个不想多说,不论看到什么文章观点,第一反应就去杠的人,除了浪费了大量时间之外,根本无法兼容、学习其他人的理论、知识。而你不能对一本书的内容肯定,不愿意站在写作者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书、这文章读来何用?

第二要谨慎接受。

不作杠精并非唯书本论,唯专家论。成年人要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大量的、多角度的阅读)逐渐发展出自身的观点。虽然千百年来理论知识如海洋广博,基本上所有角度都已覆盖,但是我们是有个性的人,必然有自身的性格和态度,如何合理地在前人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阅读、学习风格,这是一个成熟的学习者必须要有的进步。

读诗也是一样的,读得越多,眼光越高,就越挑,但是总会找出诗词背后的脉络。当我们对诗词的发展脉络有了自己清晰的认识之后,单一的古诗背诵就没什么意义了。

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我们要用别人的材料搭好自己的“框架”。

第三要充实框架

在自己的思维逐渐形成之后的阅读,就是不断寻找论据来充实框架,同时对自己的知识框架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微调。任何知识都是相关联的,比如诗词的韵律的起源和发展,文风和时代的慢演,军事事件的突变,民风的转化,这些都会在诗词框架中起着相应的作用。

当我们在框架建立之后,我们以后读到的知识点都会不断地丰满自己的知识结构,让我们的框架脉络进行越来越清晰,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诗词观。

到了这个时期,每一首诗词出现的时间、用的表达方式、用韵用律的成熟,我们只需要瞟一眼,自然就能从框架中对应出它的位置。赏析起来轻而易举。

这也是为什么写诗人并不待见背诗王者的原因。

我们这里只是以诗词学习来举例,其它的所有效能学习方法都是一样。

为什么头脑空白?因为没记住。

记不住,就是没理解,和自己的大脑知识框架不兼容。

理解了,就记住了,在自己的脑海中必然有合适的位置。

碎片学习毫无用处

这也是碎片学习没有用处的原因。不要相信那些鸡汤,饭前班后刷下手机就能让你的人生提升。人家不过给了你一些知识点,教会你如何思考了吗?有几个上手机课的人通过这些课程真正学到了思考的方法?

唯有长期的、系统性的学习才能真正有效。

不思考、不连接的知识点,再新奇也是垃圾。不通过思考把它们炼化到我们自己的知识框架内,下一分钟,别的碎片就会冲进来把他们挤掉。前仆后继,一觉醒来,一片空白。

富裕了卖课的人和平台,但这是他们几十年研究而来的成功,这是他们该得的。

幼稚的是我们,妄图通过几十块钱就买人家半辈子的学问。

不赚我们的钱赚谁的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