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中国人错别字的老美

2018-11-29  本文已影响104人  蜗牛慢慢GuoJia

在四川老家阿坝州工作的老同学军,对我前一篇关于东西方教育观对比的文章,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生在东方,教育西化,我们不能判断孩子自己接受后,长大后是什么样,就像离弦的箭”。我当时的答复迅速而鲁莽:“简单用东西方来划分,个人觉得有些狭隘。全球化的过程,是融合交流,东西各有优势和局限,放下成见,虚心学习先进思想和制度,是前进的正道。”

幸好军打小习惯了我的粗暴直接,没跟我一般见识。后来,我突然想起来,我下意识敲出这个答复时,脑子里显现的是那个半秃头的老美Dinyar。是的,他应该是一个东西方融合的典型。

第一次见到Dinyar,是在一辆从北京到天津的旅游大巴上。当时,老东家ACWF完成了天津妇女创业孵化器的阶段工作,邀请各路国际机构和国际专家去审评。我是临时抽调去帮忙,Dinyar是特邀的美国专家。我俩凑巧坐到了一起。一般性寒暄过后,我微微一惊,这美国专家的汉语字正腔圆啊。结果,他下一句话,就差点把我噎着:“妇联属于中直机关吧?”如果不是他的高额头和高鼻子,我一定当他是“自己人”。别说老外,一般中国人,不了解中央机构设置,也不会问出“中直机关”这么专业的术语。我还企图掩饰,“妇联在联合国登记的是NGO”。他只善解人意地笑了笑。

快到目的地时,他看着窗外的路标,不由自主地念“海河东路”。

我又一次大惊小怪,“你还认识汉字?”

他这次有点不悦了,“认识汉字怎么了?老外就不能认识汉字吗?”

我赶紧解释,“我认识的很多外国朋友,汉语可以讲得很溜,但是大多不认识汉字,确实太难了。”

他得意的笑了,两只眼睛露出孩子般的天真:“我把整本新华字典的字都背下来了。”

妈妈咪呀!我长这么大,能把新华字典的字都背下来的中国人都没遇到过。自此以后,我见怪不怪,他再出人意料的言行,我都安之若素。不是他太出格,而是我见识太少。

后来聊多了,我了解了,他是第二代美国移民。老父亲从印度去的美国,他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是因为家里很看重印度传统,所以,他还是按照印度方式长大,而且会说比较流利的Hindu语。“我父亲一有机会,就带我们回印度探亲访友”。怪不得他对印度的情况也非常了解。我俩激烈探讨过中国集中决策和印度民主决策的利弊。从发展的角度讲,自然是中国模式效率高,他说,“印度要不要修一条公路,吵了20年还没开始修。中国都修成公路网和高铁网了”。不过,他也提出,“这种短期集中大量资源的方式,会忽视掉一些长期利益以及被边缘化群体的利益”。除了宏大话题,我俩也爱争吵,印度和四川的辣椒到底哪个更辣。他曾经纠正我,“咖喱不是调料,它是印度的一种烹调方式。印度各个地方的咖喱味道都不同,有辣,也有不辣的。”我至今还没去过印度,但是,来了大马,已经从黄的、红的、绿的、花里胡哨各种颜色的咖喱里,认可他说的了。

他说他受印度文化影响,我却不这么看。至少,他大学毕业,自作主张申请到北京大学学经济学,就不是典型的印度方式。印度男孩,都应该学工程或者IT,哈哈,他看到了别骂我对印度有成见。我当时问他为什么选择到中国学经济,他说就想学一些和美国教的不一样的。好吧,那是70年代末,中国和美国确实很不一样。来了以后,他在北大的室友是林毅夫。就是传说中抱着一个篮球横穿台湾海峡回归祖国大陆的国军连长。Dinyar没有评论过林毅夫的学术成就,只是当时他和一个北京姑娘谈恋爱,林毅夫警告他说“别被骗了”,让他一直引为笑谈。后来,他成功骗到了这位姑娘,成了北京女婿。老领导小段随后告诉我,那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桩涉外婚姻。

Dinyar自身丰富的经历和多样的人际关系,让他对中国不同于西方的很多传统和特色,都习以为常。和他在一起,我经常觉得我是老外。比如,我们曾经一起去无锡出差,街头挂着当地历史名人的画像。我没几个认识的。他一一如数家珍地讲他们的家传和渊源,并且纠正我读错的繁体字。路过一家茶叶店,他坚持要进去看看。坐下来后,茶艺小姐肯定要泡茶、捧盏,他兴高采烈地和人家探讨乌龙、普洱、西湖龙井的水温。还时不时想起来纠正我错误的饮茶顺序。我只有无聊地在旁边翻白眼。至于中国的几大菜系,他知道我所知有限,只和我探讨川菜,比如四川豆瓣辣椒的鲜香。有一次,还追着我问北京哪里川菜学校教得地道。

如果说他完全被中国同化,那就大错特错了。无论到哪里旅行出差,他一定会带着他全套的咖啡器具。自己现磨咖啡豆,再现煮。只有炒咖啡豆实在麻烦,他只好事先炒好随身带着。就这样,还遗憾咖啡没有平时的香。

这么精通中国文化的Dinyar,却对中国一个流行的现象耿耿于怀,“为什么每次来北京和老同学聚会,他们都会问我,现在几奶了?”

“我每次都很无奈的说,还是大奶,还是那个黄脸婆。”

“美国高官也会有风流韵事,也会偷情,但是,都小心翼翼,不敢宣扬。为什么这里二奶三奶还像名牌包一样赤裸裸拿出来公开炫耀呢?”

他的问题,我无言以对。

最后一次见Dinyar,是他带高二的大儿子来北京实习。“我很幸运,身处美国、印度和中国三种先进文化中。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好好学习这三种文化,掌握这三种文化的精髓。”

就像茶叶和咖啡,印度咖喱和四川豆瓣酱,Dinyar的世界观和教育观,就是这样一种全球化视角下的融会贯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