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的艺术
孩子天生充满好奇心,一个个都是小小探险家。他们努力的做出各种尝试,去感知这个世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练习掌握很多技能,也难免碰到许多挫折。
很多父母为自己孩子的畏难情绪苦恼,也明白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就显得毫无头绪了。
很多父母试图通过赞扬让孩子形成遇到挫折时重新振作和坚持不懈的品质,但大多数的情况都是适得其反。
鼓励的艺术,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这种价值感是无法通过传授给予孩子的,而是每个孩子必须在接受一个一个挑战,并取得成功后形成的。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呢?
第一,避免过度赞扬,只鼓励达成结果
很多父母愿意夸自己的孩子,虽然一次称赞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但也不要认为这会对孩子有多大积极的影响。
甚至有些时候,当我们夸奖孩子你这样做真棒时,背后的潜意识其实是你以后也要这么做,不这么做就失去了“真棒”这个头衔。与其说是夸奖,还不如说用夸奖绑架孩子。
小孩子总爱吃糖,因为人对甜味品的热爱是写到基因里的。但是父母为了避免孩子吃糖,总会在孩子不吃糖时说孩子听话,乖。这种赞赏让孩子形成的概念与其长期利益是不符的,到了一定程度,只会适得其反。
而鼓励和赞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赞扬通常发生在事情成功之后,而鼓励指向的是努力的过程。叨叨魏就讲过,夸孩子一定要夸他努力,而不是夸他聪明,原理就是这个。
比如,我们想锻炼孩子走独木桥,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打气。
“加油,你是最棒的,走过去爸爸给你买冰淇淋”。
这种赞扬虽然比批评孩子胆小好得多,但也只建立在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任务之后,而鼓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
“孩子,干的漂亮,你已经勇敢的站在桥上了。哇塞,太棒了,你居然自己迈出了一只脚。掉下来也没关系,你比上次多走了一小段呢。我们再试一次。”
第二,避免过度保护孩子,给孩子充分的信任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父母们对自己的孩子都呵护备至,宠溺孩子宠溺的不得了。而且网络越来越发达,经常爆出一些社会负面新闻,让人们越来越感觉这个世界不安全,所以父母们更加想要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形成一种意识“我不行,我需要大人保护,别人帮助我会更容易完成”。但是他们不会想,别人帮我完成会不会很麻烦别人,因为那样的父母从来不会拒绝。
很多家长都知道不要帮孩子做太多,但还是每样都帮孩子完成,因为让孩子独立完成的风险太高了。孩子自己吃饭会弄的哪都是,家长还需要额外洗衣擦地;
孩子自己爬梯子太危险,家长都怕孩子摔下来;
孩子自己看书太危险,因为小孩子会把书撕烂。
孩子需要独立探索世界的空间,虽然暗含风险,但是没有风险永远没有成功。
孩子不练习,永远不会自己吃饭。孩子爬梯子,会形成独特的成就感。书对孩子来说是玩具,他们通过撕的动作练习手的灵活性,禁止孩子碰书只会让他们厌倦书籍。
我家大宝不到3岁,以前去想要冰箱拿吃的,都是找一个大人,让大人帮着拿,因为她太小,够不到冰箱上层。上周的时候,她突然有一根筋被打通了,自己去搬塑料椅子,踩着够冰箱,往里面放糕点。最开始看到这一幕时,我也是吓得不轻,生怕她摔下来。不过马上意识到,这是她自我锻炼的好方法,有我在旁边,即便摔下来,我也能抱住她。当然她虎头蛇尾的把小糕点扔到冰箱,摔上门,凳子也没放回去,这些都需要老爸我趁她离开后,重新做一遍,但是我知道她很开心,因为我的信任给了她又一次自我价值感的体验。
第三,意识到自证预言的威力
自证预言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自证预言是一个很神奇的心理暗示,比如父母总说孩子不行,孩子自己就会认为自己不行,做事时也总会想失败会怎样。结果事情失败了,还会强化孩子我不行的意识。慢慢的,孩子就不会积极的行动了。
家长们应该学会运用积极的预言,鼓励孩子。当孩子收拾玩具时,鼓励他们的行为,即便他可能漏掉了几个。孩子自己穿鞋,哪怕穿反了,也要进行鼓励,对于他们来说,能把鞋子穿上已经很不容易。孩子这每一点点的进步,都会在家长的鼓励中不断实现和优化,这会促进孩子持续进步,发展出一种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鼓励孩子是一种艺术,让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更能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更容易让他们在挫折中回复过来。孩子的自我价值观就种在灵魂中的小树苗,而养料,就是家长的温暖和善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