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读写营课后习作

回家

2022-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子晴读书

本文参加理事会读写营第【0141】号习作

由于口罩事件,我有半年多没有回娘家看爸妈了,趁着最近省内没有确诊病例,我急忙做了核酸,坐火车回家。

下了火车,又坐了近一个小时的小客车,到了村口,下了车,我看见爸爸正躬着身子,在路边等我,我高兴地喊,“爸,我回来了!”,爸一边接过我手中的东西,一边关切地问我:“车上挤不挤?”,我说,“不挤。”我和爸边说边笑,向家里走去。

车站离家不远,5分钟的路程,很快看到了院子。

院子里种了很多蔬菜,第一茬豆角,黄瓜,已经下架了,爸妈又种了晚豆角,晚黄瓜,院子里蔬菜品种齐全,绿油油的一片。

窗前种的月季花,有黄色的,粉色的,在竞相开放,旁边的葡萄架下养了四只小鸭子,嘎嘎地叫着。

八月份的天气,城市热得厉害,农村植物多,觉得很凉爽。

进了外屋,妈从厨房走出来,腰里系着围裙,胳膊上戴着套袖,忙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我给爸买了他爱喝的白酒,还有一些吃的。

放下东西,洗了手,帮妈去厨房里忙活,一会的功夫,做了好几个菜。

放上饭桌,我们仨开始吃饭,妈不停的给我夹菜,爸高兴的倒了半杯白酒,慢悠悠地喝着。

我们仨边吃饭边唠嗑,爸问我和爱人的工作怎么样?孩子怎么样?我一一做了回答。妈有高血压,她说天天量,吃药,能控制在150/90。我又问爸的脑血栓怎么样了,妈抢着说,你爸天天早晨起来锻炼,还经常到山上去干活,腿脚还可以。

我边吃饭边观察,这半年不见,爸妈真的老了,两个80多岁的人了,头发几乎全白了,他们吃饭的时候嘴蠕动着,嚼不碎的样子。

妈是假牙,爸的牙还是自己的,没安假牙,现在也是风雨飘摇,他俩都不敢吃硬的东西。

爸妈从来不拖累儿女,彼此相互照顾,配合默契,一个烧火,一个淘米,一个做菜,一个打下手。

我离得远,不常回家,两个哥哥和他们在一个村里,经常过来照看。

吃过饭,捡了碗,我们仨拿个小板凳坐在窗前唠家常。

傍晚的天边,夕阳映照着彩霞,霞光照在宁静的小院里,显得更有生气。

我们天南海北的说着,一会儿说到当前的形势,一会又说到小时候的事儿……不知不觉天色渐渐暗下来,才进了屋。

第二天早晨,我领爸妈去了当地农村的大集,大集在镇政府所在地,人多,热闹。

坐了半个小时的小客车就到了大集,下了车,抬头看到了我初中就读的学校,一晃三十多年未见,学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

记得那年冬天天冷,爸妈托人给我捎来了棉袄,红色、蓝色两面服,我特别喜欢,那时交通不便,来一次学校不容易,我住校,当时还没有大集。

我们戴着口罩,随着人流向大集走去,我走在前面,他俩跟在我的身后。

大集上卖啥的都有,瓜果蔬菜,各种肉类,日用百货,衣服布匹,品种齐全。

我们在大集上逛着,一边看一边说着话,爸妈很高兴。

记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土豆刚从地里起出来的时候,爸妈扛着土豆,带着我,拿着秤,坐小火车去南楼市场卖土豆,贴补家用,如今他们老了,也不常赶集。

我给爸妈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他俩怕我多花钱,在一旁不停地说,买这些东西就不少了,买完东西,我们仨坐车回家。

第二天早晨,我说要回去了,爸说:“干嘛那么着急,多住两天。”

我说:“不行,班上的事儿多,家里孩子在家,我也不放心。”

爸不再坚持,这些理由,我说了很多次,他们有些习惯了。

妈一早在地里有给我摘了不少新鲜蔬菜,豆角,茄子,辣椒,我不停地说:“够了,吃不了!”

妈说:“谁家天天买菜,你拿点,好几天就不用买菜了。”

我挑挑拣拣,拿了一些,每次回去,因为拿东西的事,都和妈打嘴仗。

临行前,我拿出1000块钱给妈?妈说:“我有钱,不要你的钱。”说完,又推给我,我又塞给她。

“别和我撕扯,给你俩当零花钱,爱吃啥就买点啥。”我有些着急地说。

爸站一旁急切地说:“别老给了,你也要过日子呢!”

“没事儿,我挣钱比你们容易。”我高兴的地回答,妈这才收下了钱。

老人老了最需要亲人的陪伴,不是钱的事,我暗暗自责,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多陪陪他们。

我要走了,爸爸帮我拎着东西,妈妈在后面锁着门,我们仨向车站走去。

到了车站,等了一小会儿,小客车来了,我接过爸手里的包,对他们说:“爸妈我走了,你们俩回去吧。”爸说:“到家来个信儿。”我点头。上车坐下,我突然回头看了看车窗外的爸妈,他们站在那里还挥着手。

爸妈年轻的时候,是那么意气风发,爸的腰不弯,背不驮,是生活的重担压垮了他的背,他们的身材越来越矮小了,仿佛收缩了一样,这些年和儿女没少操心,我转过身,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