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I 幸福人生修炼妙招
“儿子,我跟你讲了多少遍,你怎么还是做错了呢?”妈妈不耐烦地说。
“我们家那口子把家当成了旅馆,不知天天在忙什么?”妻子抱怨着。
我们常会听到各种抱怨:孩子不懂事难教育,家人不体谅自己,人际关系一团糟……而大多数的抱怨,我们都把责任推给了外界环境,抱怨别人,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无法改变现实时,与其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做好自己。你自己改变了,一切也会随之改变。
改变自己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凡事没有绝对,只要你愿意,问题困难重重,有效方法才是关键。
《心理控制术》的作者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博士,是美国知名整容外科医生,他发现许多患者尽管通过整容获得了新面容,但其内心痛苦与缺乏安全感仍然影响着他们的人生,他花了近10年时间跟踪与治疗那些接受过他的手术者,其中包括世界著名运动员、演员、销售员等,其所施用的方法就是改变自我意象从而改变人生。
所谓“自我意象”就是一个人对自我所刻画和认可的自我“图像”或“肖像”,即人对自我是什么人,能干什么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意象的形成不是天生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经验之上,如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欢乐和痛苦的经验,荣誉和屈辱的经验等。
自我意象可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种,前者是对自我的正向评价,如自我接纳、自尊自信等;后者是对自我的负向评价,如自我否定、自卑压抑、自暴自弃和脆弱等。
自我意象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 自我意象是行为的基础。
人的言行举止会按着自己的自我意象去行事。比如,你认为自已很有能力,能胜任某门学科的学习,那么你就会饶有兴趣、信心十足地学习、应试,从而发挥自己的潜力,否则,就可能兴趣索然、畏首畏尾,压抑地学习、应试,难以发挥自己的潜力。
可见,不同的自我意象对人生有着截然不同的影响,有着消极自我意象的人倾向于搜集失败的信息,他们对失败总是耿耿于怀,总有不如人之感,反之亦然。
许多人在学习和应试中非常努力,却收效甚微,经常遭受失败的痛苦,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具有的消极自我意象。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象影响着学习的效率、情绪、潜力的发挥,以致最终的成功,它是决定人们行为效率的动力机制,是决定应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改变消极的自我意象,就会增加应试的难度和压力。
二、 自我意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自我意象是后天逐渐形成的,存在于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人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人表现不佳,如焦虑、自卑、紧张只是消极自我意象的外在表现,如果消除这些不良行为,集中于行为层面的改变是不易奏效的,必须集中于意识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意象,方可取得长久的效果。
普莱斯科特·雷奇是自我意象心理学的先驱之一,他在自我意象的改变上做了最早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他的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例如,一个学生在100个单词中拼错了55个,而且很多课程都不及格,但在第二年,他的各科成绩平均91分,是全校拼写最优秀的学生;另一个男孩因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经过实验后,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成为全优生;一个女生拉丁文考试四次不及格,同学校的辅导员谈了三次话后,就以84分的成绩通过了。
为什么会有明显的效果呢?雷奇认为,个性是“一套思想体系”,它是整合一致的体系。与这个体系不一致的思想会受到排斥而不能引导行为;与这个体系一致的思想则会被采纳而引导人们的行为。个性的中心或者说这套思想的中心就是个人的“自我意象”。
如果学生对某门科目的学习有困难,事半功倍的方法就是首先改变自我意象,改变自我观念,从消极的自我意象变成积极的自我意象。随着这种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也就会随之改变。
三、自我意象与归因密切相关。
归因就其字面含义来说,是指原因归属,即将行为或事件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因此,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和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归因会影响归因者对未来的期望和行为。积极的归因,会极大地强化归因者的激励水平,充分发挥其潜能,消极的归因则会降低归因者的积极性。
积极的自我意象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不够,粗心大意或运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即使失败也不气馁。可见,自我意象影响人的归因,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水平。
每天当你照镜子的时候,请仔细观察一下问自己,你是否对镜中的自己感到满意呢?镜中的自己相当于自我意象,由自我意象指导你的行为,请相信,事无好坏,思想使然,改变自我意象就会改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