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传统文化论三国人物

【505】孙权:关于钱币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2018-11-12  本文已影响18人  秉笔春秋吕书生

三国时期货币经济水平是比不上两汉时期的,这是战乱流年带来的伤害,魏蜀吴三个割据势力也都有自己的铸币。

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币制混乱进行过多次改革,成果之一就是五铢钱,“铢”属于衡制,1两为24铢。自汉武帝开始五铢钱流传百年,到了三国时期差点销声匿迹。

其中董卓居功至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将五铢钱重铸为小钱,粮价飞升至一斛数十万,而《晋书·食货志》提及的粮价为一斛数百万,而寻常时期粮价仅为一石几十、几百钱。这种操作也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百姓开始以谷物、布帛进行交易。

“悉椎破铜人、钟虡jù,及坏五铢钱。更铸为小钱,大五分,无文章,肉好无轮郭,不磨鑢lǜ。于是货轻而物贵,谷一斛至数十万。自是后钱货不行。”——《三国志·董卓传》

而曹操曾试图恢复过五铢钱一次,是在曹操出任丞相之后的事,也就是208年以后,距董卓铸小钱已经有18年之久。以曹丕后来再次恢复五铢钱来看,曹操这次尝试是以失败告终的,百姓还是维持在以谷帛为市的状态。

以谷帛为用,人间巧伪渐多,竞湿谷以要利,薄绢以为市,虽处以严刑,不能禁也”——《资治通鉴》

因此,犒赏臣子将士很多时候都是用谷帛,比如曹操赏赐田畴谷帛,官渡之战时期李典以谷帛供军,刘备赏赐将士谷帛,曹叡赏赐和洽谷帛等,吴国想膨胀一下也是说自己“带甲百万,谷帛如山”。

顺便提一句,荚钱指的是钱体轻薄如榆树之荚,这是西汉八铢半两发行后,商人们私铸出来牟利的钱币,也导致了后来“五分钱”的发行,私自铸钱必然是违法的,而缺乏防伪技术是真的禁不住奸商折腾...

“曹公为相,于是罢之(罢荚钱),还用五铢”——《通典·食货》

222年3月,曹丕恢复五铢钱,不是新铸而是恢复东汉时期的五铢钱,初衷是很好的,可是现实很残酷,同年十月又恢复到了以谷帛为市的状态。其实从钱币制度的起起伏伏也能看到经济的兴衰与社会的动荡程度。

到了227年,司马芝提出铸钱不仅能丰富国库,还能减少刑罚,为此曹叡开始铸造曹魏五铢钱,注意这次不是复行东汉时期的五铢钱,而是新铸的。这次新铸的五铢钱一直延续到了晋代,这也与社会经济状况有关,铸钱不是一拍脑袋说铸就铸的,在相对安稳的状态下,恢复钱币制度是势在必行的。

“魏明帝乃更立五铢钱,至晋用之,不闻有所改创”——《晋书·食货志》

至于刘备势力,在214年就铸造了直百、直百五铢,用于填充府库,也有名为“太平百钱”、“定平一百”的钱币。顾名思义,就是一枚直百能顶百枚五铢钱。孙权就更有创意了,236年铸造了能当五百的大钱,238年铸造了大泉当千,此外还有大泉两千、大泉五千。

折腾来去,倒霉的还是百姓。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