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漫谈电影简书电影院

【剪影154号】《哪吒之魔童降世》:用“熊孩子”重构神话

2019-11-05  本文已影响0人  光影剪刀手

由神变魔,或许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重构哪吒这一神话形象最成功之处。

因为,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正蔓延着一股“熊孩子”闹天下的风潮。

用“熊孩子”这个词框范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是一种进步,说明中国社会已经告别了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认知框架。过去的孩子有两种,一种是听话的“好孩子”,另一种是不听话的“坏孩子”。今日出现的“熊孩子”虽然还是有些许贬义,但也遵循了成长科学。

想要认知世界,那么就会与世界发生碰撞或者冲突,以此逐渐形成他们自身的认知边界。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存在“熊”的一面,这是一段由青涩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哪吒之魔童降世》能获得近50亿的票房,而且还入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候选影片。因为影片摆脱了之前神话在人们心中树里的牢固的英雄形象,跳出窠臼,将哪吒从一个神变成了魔。

作为神,哪吒在中国,有广泛的拥趸,其在《封神演义》《西游记》中都有相当分量的戏份。

过去,哪吒是与大闹龙宫、杀龙取筋、护周讨纣以及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等情节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是一个反叛强权暴政的形象,还是一个反叛父权的形象。

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他是武艺超群的神仙,除了在大闹天宫时与孙悟空打斗,就是之后屡屡向师徒四人施以援手,扮演着正面、积极、超能好少年的角色。

但《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最初始的设定就作了颠覆性的调整,他是魔丸转世,是必将迎来天雷毙杀的。这一注定走向悲剧命运的设定,构筑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哪吒,一个处于仙对立面、本性为魔的哪吒。

影片应对互联网世代儿童,还相应的设置了许多与现实相关的桥段,比如太乙真人开启宝莲时忘记密码,试了好几次都未能成功打开宝莲,只剩最后一次机会了,太乙像开了窍一样说,忘记密码可以指纹认证。这是多么贴近互联网时代的小细节啊,让人忍俊不禁。

还有就是太乙真人的设定,完全是一个搞笑因子,台词、行为、人设简直就是快手、抖音短视频中走出来的一样。

此外,对于陪着孩子进电影院的成年观众,影片也作了相应的安排。比如,太乙真人在山河社稷图中读的那本书叫《神仙的自我修养》,明显是致敬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魔童哪吒的神情、身段、语言颇有《大话西游》中的大圣的身影;踢毽子那一段则能看到《少林足球》的影子……

不得不说,《哪吒之降世魔童》算是一部上乘的片子,孩童们观影时的笑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能带给童年以欢乐,而且令人印象深刻,至少比老吃不到羊的灰太狼和老打不到熊的光头强等骗小孩子形象更令人回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