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你,朱沱古镇伪知青》
《祝福你,朱沱古镇伪知青》
文/书博
国庆前夕,受邀参加了朱沱伪知青战友嫁女婚礼中的一次聚会,有的从千里之外,请假专程来参加这次婚礼中的聚会,也有在工地现场充充赶来,哪怕喜宴已经展开,只为祝福一对新人幸福地结为连理,也为参加伪知青一次聚会的活动平台。
很多儿時伙伴第一次见面,几十年光阴,已经遮住了昨日的容颜,握手仔细端详,记忆将我们昔日時光序幕拉开,好难得哦,喜宴中的聚会,几十年前的话语,总能勾起一些儿時情怀,我们沒有去酒后玩牌娱乐,只是一个劲地在大厅里摆呀摆.......
像这种跨年级的较大范围聚会,退休几年来还是第一次,同是伪知青,共同话题很自然地回到了上世纪的1971。
我们这批高小生,66年上半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66年9月开学后很快就停课离校回家上街,说具体一点,高小67级的,只读了10册班多一点{六年高小,共有十二期(册)},高小68级的,只读了8册班多一点。而高小69级呢,那就只读了6册班多一点。这点学历,成为了当年上山下乡当知青的资本。
让我们简要地回顾一下那段历史吧,1966年的5.16通知文革开始,所有学校停课闹革命,小学生也未幸免,我们年龄只有12岁左右,辍学在家,筛石子,打草包,支援三线建设,1970年秋,全国开始复课闹革命,我们已经16岁左右了,再去读初小高小已经不可能,年龄适合初中生,那就去读初中吧,朱沱初中开始招生,规模只有四个班,而那時古镇的初中适龄生已经累积近600余人(含附近农村),面对庞大的适龄生,当地政府采取了城镇户口的学生必须低于16岁的才能进入初中,而且名额有限,采用推荐的办法,也就是说,年龄必须低于16岁,还要有关系才能推荐上初中。于是,一个仅有2000人左右的朱沱古镇,就有150多名高小生永远拒之校门,只有初小文化的城镇户口的超龄学生,何去何从,成为当地政府的一个烫山芋。县级城市以上,这批高小生(超龄生),陸续进行了有效的安排。而我们这些偏远古镇,就选择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路线,管你什么初小高小学历,只要是16岁以上,城镇户口的,一律视为知青。并在1971年6月1日具体实施,开启了古镇伪知青的历史。
我也是伪知青的一员,高小67级的,下乡在朱沱公社金粹五队,同去的还有江永小学(冷冻子)高小67级的王勇伪知青(已去世)。
我一直以为,伪知青中只是高小67级和68级的,哪知道这次永川婚礼聚会中,还听到了高小69级的也当了伪知青,仅仅读了三年的初小六册的小朋友,也加入了知青的行列。历史就这样将我们伪装成知青,我们已就正式以初小生的名义加入了知青行列,当时有的还未滿16周岁。
历史注定要我们扮演知青,我们也就顺势而为,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在刻苦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一步步艰难地前行,一步步面对现实而不言放弃,我们与共和国一路同行,我们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故事。今天,虽然已经满额皱纹,我们自豪自己曾经的“伪知青”经历,我们没有遗憾没有失落,我们正快乐地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正幸福地走在自己梦想和希望的路上。
高兴地唱吧跳吧,唱出属于我们的時代精神,跳出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在本次婚礼聚会中,有一段5秒“生在花丛中,死在草笼笼”的视频,那种欢乐和自信,诠释着伪知青们生活方式和对美好生活的快乐享受。
伪知青历史,应该在古镇镇志中留痕;伪知青历史,让他随岁月而远去;伪知青历史,让他在我们心中永存。
祝福我们吧,朱沱古镇1971年上山下乡的“伪知青”们。
2018.10.02日于重庆。
《祝福你,朱沱古镇伪知青》 《祝福你,朱沱古镇伪知青》左为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