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江湖说️学习日记 27 最小可用品】

2018-11-30  本文已影响0人  栗小蒙

【江湖说️学习日记  27 最小可用品】

[打卡宝宝]:嘿黑~

[打卡日期]:2018/11/30

[累计坚持]:这是我坚持学习的第27天️

[学习内容]:最小可用品: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犯错

[学习笔记]:

️一、概念:最小可用品

最小可用品,是《精益创业》里提出的一个,通过做能满足最基本功能的产品,不断接受用户反馈,快速迭代,直到做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好产品的方法论。

案例

小米公司2010年成立后,推出了一款基于安卓深度定制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叫MIUI。因为MIUI很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推出后,在发烧友群体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也因此,小米在推出手机产品的时候,使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操作系统每周更新。周五,小米公司通过互联网推送更新。然后,狂热的发烧友们率先使用,并积极地和小米互动,提出很多修改意见。小米收到后,快速修改,第二个周五,再推送一个新版本,如此往复,几乎从不间断。今天的MIUI,不是小米工程师设计出来的,而是和用户共创,自然生长出来的。

我问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也是MIUI的两代负责人,黎万强,和洪锋,让你们在家里憋大招,憋一年,能设计出今天这些用户喜爱的功能吗?他们都说不能,只有用户自己能。

千万不要自大到以为了解消费者。你只是了解自己,并以为自己可以代表消费者而已。面对多变的用户,你要相信,你的产品一定会错。最小可用品,其实就是加快犯错的速度,当然同时,也加快了纠正的速度。不断互动,收集反馈,快速迭代,让产品“长”成用户需要的样子。

二、运用场景:“最小可用品”的逻辑

场景1:甚至可以不是一个产品

硅谷有一家做文件分享的云存储公司,叫做Dropbox。它的创始人有这个想法后,并没有立即组织团队把产品开发出来,然后到处宣传。创业非常大的一个忌讳,就是爱上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爱上用户的需求。所以,他找人拍了一段3分钟的视频,他亲自做旁白,演示这个想法。这段视频,引来了几十万人的关注,大量的都还不能叫用户的关注者,给他提意见,让他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产品公测版的排队名单,从5000人,一夜之间涨到了75000人。这段视频,就是“最小可用品”,用最经济的方式,最快速度的犯错,并且纠正。

场景2:也可以尝试小范围的试用

美国有一家叫做“桌上美食”的美食定制公司。他们打算通过系统,计算出最匹配每个家庭的食谱,然后,通过这些食谱,卖打折食材。你一眼就能看明白,这个商业模式最核心的地方在于,系统算出来的食谱,靠谱吗?

在最开始的时候,公司好不容易找到一位早期使用者,CEO每周都亲自登门拜访,人肉分析其喜好,给他配食谱,然后听取反馈。这么看似乎很低效,但是却对这个“系统”的算法,起到很大帮助。随着顾客越来越多,团队无法人肉服务时,规模化、标准化才提上日程,最终打造出了一款影响力巨大的服务产品。

明知会犯错,在少部分人那里,用最低的成本不断摔倒,再从用户的真实反馈里爬起来,才有机会做出真正受欢迎的产品。

三、小结:两点要注意

第一,不要认为你真的了解你的用户。乔布斯也许可以,但大部分人不是乔布斯。既然不了解,一定要犯错,就抛出最小可用品,最快地,最低成本地犯错,然后再最快地改正。

第二,也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我给大亚湾核电站授课的时候,看到他们墙上贴着一张海报: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对。说得好,我很难想象,大亚湾核电站用“最小可用品”的逻辑做核电站,是什么样的场景。

[思考应用]:

① 在互联网时代,时间,先机就是金钱。

在可以尽快调研用户需求,把想法讲出来,让大家提出意见建议,把基本功能产品做出来,然后利用最小可用品逻辑迭代更新,把每次收集的需求意见进行整改。

但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了解客户就想当然,要深入调研。

② 想法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注重用户的需求。切忌迷恋自己的想法。

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将想法和需求实现,进行试错。

通过不断的获取需求,整改,迭代更新。

当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喜欢用最小可用品要培养忠诚用户,骨灰级粉丝发烧友。

③ 不是所有的理论适用所有的地方,很多产品不允许采用最小可用品迭代更新的方法。要因时因事决策,才能理性发展。

很多事情也要用辩证性思维去考量,会更加让自己做出更正确的决定。

[坚持习惯]:

学习+早餐+八杯水

[今日感悟]:

11月的最后一天,充实的一个月。收获巨大的一个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