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01次作业@auroral

2016-02-02  本文已影响0人  路子茵

一、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感受

阅读这章时,对于主动阅读收获最大的感受特别深。

记得上学学习期间,遇到不会,或者理解不了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如果是问了老师或者同学,由他们告诉自己的答案,当时也听明白了,但容易发生的情况是,有时再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忘记是会忘记。如果这个问题是自己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得出来,肯定会印象深刻,在很长的时间内甚至多年后都不会忘记。想来这是主动学习,自己理解力增加的原因。

写和说比读和听是更为主动的方式。如果一件事能写出来,并给别人说清楚,也会长久不忘。这点在周日读书沙龙分享者的身上得到更多的体现,一般来沙龙分享都要先写分享提纲,做PPT,参加彩排,然后才正式分享。从多位参与分享的小伙伴的反馈来看,他们的收获都超过了阅读本身,写提纲做PPT时,就不断理清了思路,参加彩排和正式分享的过程中,边讲边有对某个问题或知识点的新的灵感呈现,这也是理解力不断增强的表现吧。

二、本次分享会的感受圣诞树模型

 四个收获

1. 《如何阅读一本书》精妙得当的结构安排。本书的核心要点是第二篇分析阅读部分,站在这个角度回看结构,可以发现结构对于本书的既定受众--为增加理解力而阅读的人,是非常精准和美妙、稳固的结构,第一篇阅读的层次是分析阅读的前提说明,第二篇分析阅读是阅读技术操作说明,第三篇阅读不同读书的方法是分析阅读的相关应用,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分析阅读的最高阶段。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书的框架和逻辑结构瞬间在脑海中清晰呈现,记忆深刻。

2. 阅读是一门态度加技术的艺术,而不是简单的识字。本书的目标群体是为增进理解力而阅读的人,如果自己的阅读不是这个目标,可以不读这本书。

3. 新媒体并不能代替阅读成为增强理解力的形式,增加理解力的关键是思考过程。

4. 非辅助型自我发现学习是主动型的学习,这种学习的过程中的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分析、反省,体现了思考的过程。

三个感受

1. 似懂非懂不是懂,以前自己读过这本书,但仅仅是看了一遍而已,许多地方因为不懂,还埋怨作者絮叨。通过昨天永澄的解读,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参加这次活动,投入到阅读中。这种状态很棒,要好好保持。

2. 对于不理解不清晰的地方,一定要及时询问,不怕丢脸,关键是自己有所成长,慢一些没关系,但一定不能停,经常跟CEO班学员讲的那句话:不怕慢,就怕站。

3. 基于现状谈目标。社会化学习的重要性在于氛围,在活动的学习群中,看到差异,反观自己。每个人的基础现状不一样,达到的目标可能也不尽相同,某些人的现状,就是另一些人的目标;或者,要达到同样的目标,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二个改变

1. 调整对阅读时间的投入。

2. 把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在走步时分享给同伴听。

 一个行动

分析自己的现状,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目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