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原动力有哪些
今天和一位武汉音乐学院的“杠精”学生讨论了一下学琴的原动力问题。
替换高清大图
事情是这样的:有人提问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学钢琴,我的回答是因为包装自己,贴上高雅的标签,然后立刻被怼了,我也要申明,包装是中性词没有贬义或者褒义,其次我回忆了一下自己的学琴历程,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写出来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要正视学琴的原动力问题,我这个人不太相信人性,所以我不认为有哪些“孩子”学琴是因为为了艺术,或者为了中国钢琴等等,基本孩子学琴都是被逼的。。
那不得不说,被逼的前提下,哪些是源动力呢?
先说我自己的回忆。
我最开始学琴是7岁,那时候家里带着去就去了(我妈是老师,狠严厉,狠字没打错。。),让学就学了,最主要原因就是我是一个爱得瑟的人,比较喜欢显摆,我觉得学这个,偶尔拿出来显摆显摆挺酷,所以就学了。
大多数初学者学琴的源动力基本都是为了这个,不排除极小一部分为了其他原因,但是我相信喜欢钢琴的人,都是因为它酷,炫,掌声等等因素喜欢的,这个是本能,其实没什么好逃避的。
“杠精”朋友说,我这是狭隘如何如何,不过我要说的是6岁的孩子懂得审美么,明白坚持么?那他们喜欢的动力是什么?好玩或者帅气?总之不会太深刻就对了。
那好,问题来了,这个议题对我们的孩子学琴有什么帮助呢?
我把学琴的源动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本能,第二是死磕,第三是审美。
第一阶段:本能。
案例来说吧:
我有个孩子非常喜欢钢琴,但是学了三个月左右开始产生情绪,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做不到了。最开始学的都是简单的知识,一次两次就都能做对做好,但是随着难度加深,就没那么容易了,可能得十次或者几十次才能通顺,没耐心了所以吵吵着不学了,太难了云云。
我让家长带着孩子练了一首曲子,拿出去小得瑟一下,状态马上回来,还要学,而且更认真了,这是为啥呢?
其实也很好理解,孩子的世界不比成年人,非常简单,我做这事很苦很累,但是可以得到掌声,可以特别酷的弹琴,但是他们只能干看着,他们不懂,他们不会等等,虽然容易让孩子得瑟过头,但是我认为这种辅助可以增强自信的同时,激发学习动力。
咱们再来剖析一下孩子的想法。
最开始学琴有很多种可能,有的是觉得好玩,有的觉得帅。。。
但是终归要回到正道上,就是基础训练,这种时候如果产生情绪,家长适当给孩子营造表现的舞台或者机会,建立自信,让孩子发现付出的还是很值得的!这样,可以暂时拉回孩子的学习状态,让他一直“酷”下去。让孩子明白,想显摆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是付出的努力也得对等,否则就不是显摆了,就是显眼了。。
第二阶段:死磕。
第一阶段过去一般都会稳定一到两年,也就是养成练琴习惯的过程。
这个阶段都难过。
偶尔情绪波动大了,让孩子展现,缓解一下,建立自信。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那我们就得从困难中找方法,简单是就是练,不爱练也得练。但是这是结果不是方法。
这个阶段一般得几年才能过去,最开始的喜欢,变成厌恶,再用展现的机会让孩子建立自信,慢慢找回状态,但是学习就是弹簧似的,肯定还会有下降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候考级或者比赛就有用武之地了。
考级或者比赛的用处,是在孩子处于“无所事事”状态的一种激发手段,这个阶段的具体体验就像蹦极,既害怕又兴奋,害怕失重感但是又想挑战。孩子也会有这种状态,害怕上台,嘴上喊着不要不敢,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在心底里有一种亢奋的,这种兴奋感会激励孩子学习,维持半年左右的状态。
具体案例:
我以前有个学生,比较聪慧,但是特点就是不爱练,也特别特别皮。每次上课我都罚他留下练琴,持续小半年,可以说这小半年都是在斗智斗勇。
最后这个孩子忽然“浪子回头”了。
我给孩子留了一首曲子,并且很直白的告诉她,拿不到金奖回来就撅屁股等着挨踢。
奇迹呢,就是孩子开始牟足了劲的练琴,最后真把金奖拿回来了。
现在已经过去2年了,从二年级什么都不懂特别皮的小孩,变成了竞争欲望强烈的演奏者,每次去参赛都看别人如何,自己比他如何,现在呢,孩子个人音乐会开了,十级考完了,拿着拉赫玛尼诺夫的e小调音乐瞬间死磕呢。
是什么改变了孩子的状态呢,是一定的压力,和一定的自豪感。
家长天天夸孩子,孩子也会烦的,他们想要不同的人夸他,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场合。
所以这是第二阶段,我把这定义为死磕,破而后立,一定会有结果的。
第三阶段:审美。
一般到这个阶段,都得学琴2年以上了,对练琴什么的都已经养成习惯,或者孩子已经清楚,练琴已经融到骨血里了,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追求,还是难以支撑,这时候就需要提升孩子的审美了。
让孩子自己找到音乐中的乐趣,可以启发。
那具体怎么操作呢,就是听音乐啊。
最好让老师推荐几首,然后去听什么。
听什么一般是指乐句的走向啊,或者强弱对比啊等等。
但是孩子一般只要能听出来,这里听着舒服,那里别扭就可以了。
这个一般坚持到这个程度,如果老师讲过,孩子多少都会去找找感觉,体验音乐的美之后,孩子才会为艺术付出,因为他找到了音乐中的美好。
另外:这里都是针对一般琴童的,不针对想去附中或者走专业的孩子,不是不能用,而是有可能会耽误孩子的学习进度。(虽然我不这么认为,如果喜欢都没有,怎么可能学成钢琴家。)
最后总结一下,中国传统里面有一点我个人觉得不太好,就是不要过于张扬,无论是枪打出头鸟或者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张扬和展现的不同。
干什么都喜欢得瑟的,那真是欠抽型的,这个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上台,你不得瑟,甚至特别拘谨还就是不对的,表现力太有限了。
上台注重的不仅是技术技巧,还有一定的表现力,这需要孩子有表现欲。
这一点家长一定要清楚,不要把孩子的展现,在我们的心里变成爱得瑟,所以就更不要抹杀孩子的表现欲。
归根结底一句话,你想学琴,就必须尽可能少走弯路。
如果不知道,也给您两个方式;
一、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探讨。
二、留个言,看看我能不能帮你。
所以,你懂的,有问题留言区见,看看咱们共同努力,能不能让孩子学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