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出与日落成为一件可以等待的事
每天,躺在床上听着涛声等日出。
每天,趴在冲浪板上听着涛声看书。
每天,坐在海边的咖啡馆听着涛声等日落。
当日出与日落成为一件可以等待的事每天的第一抹光亮,来自打开房门时大海的粼粼波光。每天的第一缕气息,来自旅店厨房飘出的早餐的香气。每天的第一个懒腰,是向海而生的深呼吸。
在这里,无需着急忙慌地摸黑起床,也无需在着急忙慌的工作中一抬头发现夜幕已降临。在这里,日出与日落,成为一件可以等待的事情。在这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冲浪、看书、写字,简单的重复却不枯燥。在这里,暂时设定一个只有六天的“日常”。
在这里,我第一次如此清楚地记着日出、日落的时间,因为这是一天天重复的安静的等待。早晨醒来,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及至过了8点,从门缝看见有微弱的光透进来,再不慌不忙地起床。打开房门,晨曦映入眼帘,柔和舒适,伴着扑鼻香气。此刻,需要的不是神清气爽,而是慵懒地伸个懒腰。下午回来,洗完澡在海边坐着,要一壶薄荷茶或者咖啡,离日落还有两个小时。就这样坐着、等着,此时国内的朋友已入梦,唯一能打发时间的就只有在纸上胡乱写些什么,间或抬头看看太阳又落下了几分几寸。及至过了6点,日渐西斜,到6点半便可如约看到一轮红日渐渐落入海面——在微风里,日日如是。
当日出与日落成为一件可以等待的事在这里,开始尝试一项新的运动。一直想着学潜水,想看看海底的世界,没想到却先体验了海面的波涛。一次次刚感受到海浪从身后托起滑板,瞬间便被拍到水里。一次次刚用双手撑起身体,脚掌还没来得及碰到滑板又被拍到水里。终于我也能在滑板上竖直站立,躲不过两秒后同样还是要掉落水中。终于慢慢地,我也能随着滑板“安全着陆”。冲浪,不太适合我,因为需要迅速地在海浪刚刚托起滑板的时候起身,还需要强大的平衡能力。冲浪,也正好适合我,因为不管怎么跌到水里都不会疼,海里泡大的我似乎天生不惧怕风浪。所以,这也很难得地给了我一次体验“平衡感”的机会。33岁这一年,打卡了新技能。
在这里,我读《四世同堂》。一本在kindle里存了很久的书,在沙滩上无事可做的时候随手点开,竟看的欲罢不能。看着看着,我想北京了,想那些走过许多次的胡同,特别是最近刚刚走过的那些。我还想到《京华烟云》,那也是因为偶然在台北参观了林语堂故居,回来后特地买来,还读了两遍。虽是用英文描写的北平,却真实得仿佛触手可及,与我心中的感觉分毫不差。那老舍写的北平,与林语堂写的北平,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呢?不同的年代,却是同样的“北平”。扯远了,这是游记,不是读书笔记。读后感等读完了再说,敬请期待。
当日出与日落成为一件可以等待的事在这里,捡起一根鸟儿的羽毛,与石头、海蜇、贝壳作伴,便可摆弄好久,打发不适合冲浪的时间。我想,这可以称为“等浪来”吧——虽然这个词潮汕话读来并不很文雅。不知这些鸟儿是从何处飞来,也不知要飞向何处,或许它们与我一样都只是短暂地在这片海滩、这块陆地来去匆匆。它们在退潮时来到这里,捕捉被潮水遗落的小鱼,却也遗落下自己的一根根羽毛。那么我呢,在这里来去匆匆的几天里,冲浪、读书、写字,和同学们聊着聊过就忘的天,我又留下了什么?对这里,我肯定留不下什么。那么在自己的心里呢,这一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至少我在纸上留下了这些文字,记录着一个阔别十年的寒假。
在这里,从始至终都没见过一个亚洲面孔,所以我也就将近十天没说过普通话。同行的同学有的刚上大一,也有读研的,主要是英国人和西班牙人。他们除了冲浪,其他时间都在聊天——坐在沙滩上聊,在车上聊,吃饭的时候聊,吃完饭喝着酒聊。聊天的时候或者放着音乐,或者自己哼着音乐,总之就是要随时随地嗨起来。至于聊什么,并不重要,实在没得聊了就问你最喜欢什么蔬菜,家里养了什么宠物,习惯了就好。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他们对中国的兴趣。几乎每个人都会问我来自中国的哪里,他们对中国大多没什么概念,最多也就能说出北京、上海、广东。可是就像一个同学说的,他想尽量想多了解中国,尽量在脑海里形成一些对中国的印象。中国真的太大了,我们的语言文化地理自然气候,随便说个凤毛麟角就能让他们目瞪口呆。看着他们惊讶向往的表情,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还真是不错,总让我小学课本里那句“我的祖国地大物博”。这样的一种自豪感,丰富而生动。
在这里,给自己无所事事的一天时间,同样的等待日出日落,但是只有自己,读书写字。这一天里,也想着刚刚过去的几天,除了冲浪,我还收获了什么。每天晚上都会被涛声吵醒,我才意识到自己住的地方从来没有离海这么近。每天看着夕阳西下,又在旅馆的阳台看着天边的晚霞渐渐变暗,海天再度一色,只剩天上的星星和海面的渔船灯火。想着这些,读着《四世同堂》,看似漫长的一天竟也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周的行程也结束了最后的一天。
当日出与日落成为一件可以等待的事大海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遥远的地方。海边的生活对我来说,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奢侈的期许。但是在这里,我才第一次发现,自己从未在同一天里看到日出日落,更别说一日不落地接连看一周。所以,我也没有过安安静静地在海边待着,看书、写字、发呆。
我的生活里,缺的不是大海,不是海边的一杯茶,也不是面向大海的一把椅子,而是少了一个专门为大海预留的空档。这一周,是我偶然为自己也是为大海留出的空档。这一年,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空档。走着、读着、想着,阔别十年的寒假,和十年前有什么不同。万里之外的校园,和十年前的北邮同样深夜清冷。那我们的人生呢,发生了和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当日出与日落成为一件可以等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