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

孟子的错与对

2019-01-26  本文已影响29人  心学和性格
孟子

常见话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一个正常寿命短人不会错,孟子也不例外:

天下大乱的归因

孟子说: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 ......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1]

(不准确白话)
社会道德日益衰微,邪说暴力行为有作。有臣子杀了自己的国君的人,有儿子杀父亲的。......圣王不作,诸侯放纵,处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话满天下。天下的话,不回杨则归墨。杨氏为我,这是没有你的。墨氏兼爱,这是没有父亲的。无父无君,这是禽兽的。
……能立言让人远离杨、墨学说,是圣人的徒弟。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无父无君”是指没有大小等级制(礼治),禽兽看似大小等级制,所以孟子拿来贬低用。

孟子把天下大乱的锅归于杨朱学说和墨子学说,是不对的,外国没有杨朱学和墨子学说,也会天下大乱。那时候中国的天下大乱是诸侯的力量缺乏约束,不平衡,周天子控制不了。

孟子如此言重的批评墨子,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孔、孟儒家继承周公的礼治制度,讲等级以治国,与墨子的平等兼爱治国理念不同,但是礼治制度并不是好制度。[2]只是政见不同的话,这样攻击对方就不对了。

墨子

让齐王攻燕

孟子跟齐宣王说:“现在攻打燕国,这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一样的正义时机,不可失去。”……齐军于是打败燕军,杀死燕王哙和子之。[3][4]

但是燕王哙之前禅让给子之,符合儒家之法,是极少有的,史料里呈现的恶度也远远没有“商纣王”恶,为什么孟子不让齐宣王攻那些更坏的国君,而攻燕呢?

孟子

孟子说过很多对的话(这些话有的有瑕疵,因为时间有限,这里就不指出了。),如: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人之(所以)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不怕死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有比死更讨厌的事,所以我不怕死。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虽千万人,吾往矣!

非终身制思想

孟子相比较古代的其它文人,最大的特点是他的非终身制思想:

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王)为轻。(《孟子·尽心下》)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说臣子周武王攻“商纣王”)

朱元璋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看到这种非终身制言论后怒道:

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

并把孟子的象征逐出文庙,不得配享,又删减《孟子》约三分之一。[5]朱棣造反成功后,估计是因为自己的合法性,听臣子的话完全恢复孟子为原样。

心学开端

王阳明大成陆九渊创立的心学,陆九渊自认继承孟子学说,孟子学说中与心学相关的有: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尽心上》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孟子·告子上》)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

来源:


  1. 《孟子》/滕文公 下。

  2. 认知圣经《孔子、女子与礼治》,2019年。

  3. 《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大胜。

  4. 《资治通鉴》/第三卷:
    燕子之为王三年,国内大乱。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攻子之。齐王令人谓太子曰:“寡人闻太子将饬君臣之义,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国,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党聚众,使市被攻子之,不克。市被反攻太子。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人,百姓恫恐。齐王令章子将五都之兵,因北地之众以伐燕。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齐人取子之,醢之,遂杀燕王哙。

  5. 删成《孟子节文》,说“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一以圣贤中正之学(指《孟子节文》)为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