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简书问道笔墨笺语

中书协副主席出雷人之语:魏碑,是鲜卑人写的

2020-12-11  本文已影响0人  惊鸿2019

近日,中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对魏碑进行了一次非常雷人的阐述:

魏碑是楷书里面的一种,什么人在写这种字?鲜卑族,(魏碑)它实际上是一个非汉人写汉字的这么一个原因(形成的),(魏碑)是地域书风,北方人豪放雄强……写到石头上,它代表了一大片地区、一大群人的这种审美趣好……

魏碑的碑和鲜卑的卑,好像不是一个字啊,就是因为同音字吗?

魏碑体的典范就是龙门二十品。而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洛阳恰恰也是鲜卑人迁都的地方。

而云冈石窟里同样也有很多魏碑体的石刻。大同是鲜卑族最初建立政权的地方,当时的鲜卑人没有文字,他们选择了拿来主义。公元425年,政府“初造新字千余”,还下达了整齐文字的诏令,“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这时的鲜卑人有些像后世的朝鲜人、日本人,自己造字太麻烦了,直接用汉字简单省事。想来他们也是把自己的发音嫁接到汉字上去了。

大概因此,刘先生就认为这是鲜卑人在学习汉字时,在隶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魏碑体。或许是,鲜卑人在学习汉字的时候,没有学太好,写着写着变样了,变成了魏碑这样的模样,无意中就创造了魏碑这种样式。

总之,他就是认为魏碑体是鲜卑族原创,不是汉人写出来的。

魏碑体是鲜卑人没学好汉字写出来的吗?很显然不是。这是一种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传说魏碑体是郑道昭创造的。郑道昭(公元455-516年),字僖伯,自称中岳先生,北魏开封人。累官至秘书监、荧阳邑中正,先后出任光州和青州刺史。他“少而好学,综览群书,好为诗赋。”对书法颇有研究。郑道昭所处的南北朝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化的年代,文字和书法也在这个时期逐渐地由汉隶向楷书演变,并且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魏碑”体。

这位郑道昭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据说当时的书法造诣堪与王羲之齐名。他的妹妹是魏孝文帝的妃子,可是,他父亲郑羲却仗着自己是国丈的身份,大肆收受贿赂,而且他还把收来的贿赂倒卖出去,换成了钱财。魏孝文帝对此非常不满,老丈人死后,亲自给郑羲定了个“文灵”的谥号,按谥法,“灵”字是一个相当差的贬号。

郑道昭一直想为父亲去掉这个恶谥,又不敢在父亲坟墓前的碑上改动皇帝亲定的谥号。一直等到他父亲去世19年后,他到光州当刺史的第二年,便迫不及待地在山中石崖上为其父亲刻了两个摩崖碑,碑中不但公然把皇帝定的谥号“文灵”改成“文”,还写了好多溢美不实之词,一来这时魏孝文帝已去世多年,二来碑刻在远离京城洛阳的山东的山中,所以这件事没有受到朝廷的追究。

《郑文公碑》的内容可以不去探究,但碑文中漂亮的魏碑体却让很多人为之驻足。其中就有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在他的《金石录》中,就有对《郑文公碑》研究的记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