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道学传统文化爱好者感悟

心观《道德经》(57)

2018-07-14  本文已影响79人  明空如月_QD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与道合一的人,其天真、朴素而又鲜活无比的生命状态,就好像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一样,精气神和谐充盈,生机勃勃,却无有任何欲望和机心,一派天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妄想分别心,贪嗔痴慢疑这些成人的习气污垢,丝毫也不会污染和伤害他,不仅如此,这样的人其慈悲之心自然常在,可在无形中感化万物,正所谓[人无伤虎意,虎无害人心],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骨弱筋柔而握固。他看似柔弱无骨,无为不争,却恒常安住于自性本心之中,坚如磐石,毫无动摇;其身心皆处于精满神足的状态,用流行的话说,正能量满满!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这里所说的正是道家修炼之[精满不思淫]的状态和境界,虽然生机旺盛,精气充盈,却无丝毫欲望染着,内心依然是一片清明寂静,寂静清明......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虽然整日都在繁忙劳碌地精进利众做事,但却并不感到疲倦和匮乏,这是一种已经达到了精气神高度和谐状态的表现;

知和曰"常":当修道者的身心能够长久地保持精气神高度和谐的状态,那就说明他已经见到了自己生命中的[常道]——本元真心,即那个本自具足、无生无灭、如如不动的[鲜活的空]。

知常曰"明":当修道者确切无疑地见到了那个本自具足、无生无灭、如如不动个的[鲜活的空]时,即被称为[生命的觉醒],生命本有的智慧光明从此开启。

益生曰祥:将这种生命本有的智慧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生命中、生活中,就会营造出一种促进生命不断成长、不断升华的生机盎然的氛围,这样的氛围非常地和谐、吉祥......

心使气曰强。而如果见不到自己的自性本心,缺乏鲜活的生命本有的智慧,那么就会以妄心代替真心,以欲望心代替清静心,于是就会在欲望和习气的诱导下,颐指气使,强行妄作......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这样的人看似很强大,但其实已经背离了自然之道,背离了生命之道,所以根本无法长久,很快就会耗空生命的能量,快速地衰老,早早地来到生命的终点,白白地浪费了极为宝贵的生命时光,本可长生久视、快乐逍遥如今却执迷不悟,守着金库做乞丐,实在是太可惜、太可怜、太可悲了啊......

感恩老子

感恩《道德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