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隐喻》摘录笔记

2019-07-14  本文已影响0人  李云清

前两天看到这本特别有趣的书,玛丽莲·阿特金森的《高级隐喻》,在这做个摘录,是以为记。

第一章 找到那扇被掩藏的门

意识的隐喻是转换性学习的工具,只在为一时开辟新的路径,帮助人们用新方法拓展他们的觉察,就像是学习用新词语和新图像来表达难以描述的体验

我们学习进行改变的步骤,这个过程正如一个悖论,痛并解脱着

要搞清楚自己是谁,就成为跳高运动员吧:跳过那根竹竿。要飞到那边那一边,就越过那根竹竿,享受飞的过程。

我们生活在创造性觉知的平衡木上:一边是昏昏欲睡的遗忘,另一边是飘忽不定无法摆脱的痴迷。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

这个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一连串体验的过程,我们进入了真正满足的流动状态中。

任何东西的模式向前一步都可以让我们发现或是创造一个“元模式”,这是意味着隐喻的一项主要功能是在任何信念或假设的基础上向前迈一步,从而让听众或读者获得更大的视角。

remember的意思是re-embodiment(再现)当我们认同一个强有力的故事,我们就能够通过神经系统轻易的进入、感受、体验和感知。这意味着:我们对这些价值观的感觉和身体层面的体验,共同形成我们的身份,从而在我们的全身创造出一种扩大的“价值链接”。

发现某个人的生存智慧,以故事的形式将其作为礼物和他人分享,而不是作为一条建议向别人提出来的。

从充满能量的自我发展的故事开始去探索,从你独一无二的生命中会有什么浮现出来。

人们都知道他们要走的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把注意力放在赶路上。

在快乐线上迈出三小步,小练习

第二章 身份探索、苦难和发现

人总是会捍卫那些他们以为是他们自己的东西。这种永不停止的捍卫让人没有多少时间和能量来体验他们生命中可能实现的丰盛。

受苦是通向自由的大门,描述一个人如何克服痛苦,如何将自己从痛苦的牢狱中解脱出来的故事,是非常棒的礼物。

第三章 为隐喻的风景播下种子

大多数这些记忆不过是周而复始的、无聊的老一套悲叹。我们将其称作是“自我组织的隐喻”。

第四章 人为何受苦

万物皆有缝隙,那是阳光照进来的地方。(莱昂纳德科恩)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