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医学医学笔记潍坊医学院

系统解剖学—附肢骨

2018-01-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只小团子

【附肢骨的组成、结构】

一、附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二、上肢骨

(一)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二)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

(1)锁骨:

①皮下可触及,故暴力冲击下可骨折、应在肩关节极度后伸情况下复位固定。

②呈“~”形

③内侧端是胸骨端,外侧端是肩峰端


(2)肩胛骨

①三角:上角、下角、外侧角

②三缘:内侧缘(脊柱缘)、外侧缘(腋缘)、上缘

③二面:腹侧面(肩胛下窝)、背侧面

④背侧面有一横嵴,称肩胛冈,由此横嵴将背侧面分为冈上窝和冈下窝

⑤侧面:肩峰、喙突、关节盂、盂上结节、盂下结节

拓展:

肩胛下角常对应第七肋骨或第七肋间隙,临床常用此作为定位标志


(三)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尺骨、桡骨、腕骨、掌骨、指骨

(1)肱骨

①结构:(自上而下记忆)

上端:肱骨头、大结节、小结节、结节间沟、解剖颈、外科颈

干:桡神经沟、三角肌粗隆

下端:内上髁、外上髁、冠突窝、鹰嘴窝、肱骨小头、肱骨滑车

②内上髁的后下方有尺神经沟

拓展:

肱骨骨干有桡神经沟,桡神经走行于此,故肱骨骨干骨折应检查有无垂腕等临床表现,若有,则应切开复位内固定


(2)桡骨

①上小下大,位于解剖学姿势的外侧

②结构:

上端: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肱二头肌终止部位)

下端:桡骨茎突、尺切迹


(3)尺骨

①上大下小,位于解剖学姿势的内侧

②结构

上端:鹰嘴、滑车切迹、桡切迹、冠突

下端:尺骨茎突、尺骨头


(4)腕骨

①腕骨多为短骨(与运动灵活相适应)

②由桡侧到尺侧、由近到远:

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记忆口诀: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③手舟骨、月骨、三角骨与桡骨腕关节面及尺骨下端的关节盘构成桡腕关节

④腕骨骨折以舟骨骨折最为多见


(5)掌骨

分为掌骨底、体、头

(6)指骨

①共14块

②描述:近节指骨、中节指骨、远节指骨

注意:拇指没有中节指骨


三、下肢骨

(一)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和自由下肢骨

(二)下肢带骨

①作用:保护盆腔脏器、支持体重

②特点: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融合在一起,起稳定作用,三块骨愈合的痕迹在髋臼窝最集中,一般在16岁左右完全融合。

③结构:耻骨结节、耻骨梳、弓状线、髂前上嵴、髂后上嵴、髂嵴、髂窝、髋臼窝、闭孔、坐骨结节。

④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棘突,是计数椎骨的标志。


拓展:

《外科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1、检查方法

Allis征、弹入弹出试验(仅用于三周内婴儿)、髋关节屈曲外展试验、Trendelenburg征

2、治疗:

6个月以内:首选Pavlik吊带

6~18个月:首选人字膏固定

18~6岁:骨盆截骨、股骨近端截骨术

>6岁:Chiari术

《妇产科》坐骨结节、坐骨棘常用于产前检查,作为是否难产的测量标志


(三)自由下肢骨

(1)股骨

①结构:

上端: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转子间嵴、转子间线、臀肌粗隆、股骨头凹

下端:内侧髁、外侧髁、髌面、内上髁、外上髁、髁间窝

②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结实的长骨,长度约体高的1/4


(2)胫骨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胫骨粗隆

下端:内踝


(3)腓骨

以前认为对支撑体重意义不大,下端有外踝


(4)跗骨

跟骨、距骨、足舟骨、骰骨、内侧楔骨、中间楔骨、外侧楔骨


(5)跖骨5块

(6)趾骨14块

图片发自一只小团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