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死守孩子爱吃冰激凌,有没有必要?这个问题,得这样看
孩子想吃冰激凌,要不要给他吃?纠结妈妈又纠结了……
想吃就吃呗,天这么热。
吃了会不会肚子疼?
孩子不知道节制,一吃就停不下来咋办?
那你这样围追堵截严防死守,会不会有专家说的“匮乏感”,以后反弹的更厉害……
啊……
当妈的,可不就是每天都这么纠结。
邻居家二年级的小姑娘考试完回来,在电梯里有点难过地告诉妈妈:妈妈我们今天考语文,有一道题目是“你最喜欢吃哪种冷饮?为什么喜欢?用几句话写下来”,可是我不会写,因为我从来没吃过……
前几天也是遇到这个小姑娘,本想送她一个冰激凌,小姑娘高高兴兴地手都伸出来了,又被妈妈一个眼神给吓回去了,“我们从来不吃这些东西”。
各家有各家的管教方法,不好多说什么。
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一到夏天,巴巴地等着骑自行车的卖雪糕阿姨来,一来一帮孩子就一窝蜂的围过去,阿姨打开箱子,掀开棉被、雪糕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我就骄傲地拿出妈妈早放我兜里的零花钱,买一个最贵的奶味雪糕~
但我很自觉,每天只吃一根,从不越矩,现在想来,大概就是因为妈妈从来没控制过我吃雪糕或糖或任何零食,只是简单的告诉我一天只能吃一个之类的规矩,所以我才不会有别的孩子那种疯狂的渴望。
大部分家长之所以严控孩子吃冷饮,更多是担心孩子吃得太多对肠胃、牙齿造成损害。本来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为了避免这种损害,严防死守,围追堵截,一块冰激凌都不让孩子见到、碰到、吃到,即使买给孩子也是极不情愿,在这样的大夏天,不说不近人情,是不是也会适得其反呢?
当孩子想吃冷饮而被粗暴拒绝的时候,除了受挫感,我想还有不被理解的委屈、不被满足的愤怒、不被重视的恐慌。
在你的严格管束之下,孩子或许会屈服一时,但是你看不见的时候呢?
小区里面就有这样一个男孩,父母都是医生,自然对吃的健康更加看重,平时在家里对冰激凌这一类是绝对禁止的,可是我不止一次地在楼道里见过这个小男孩揣一堆雪糕冰激凌,眼睛滴溜溜地观察一圈,爸爸妈妈没在,估计离下班也还有一段时间,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撕开包装袋,舔一口,那种满足,让人不知道可以说些什么。
约束孩子的最佳方案一定不是家长提心吊胆时刻防守,而是通过家长充满智慧的引导,让孩子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和界限所在,学会自我控制。
一、快乐地给予,充分地满足
不管是主动买冷饮还是被动买,在决定买的时候,就请愉快地买,不向孩子耳提面命肚子疼啊牙疼啊,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吃冰激凌的快乐。
不过关于冷饮本身,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尽量在正规商店买,买质量好一点的,减少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二要看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尽量选择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
怕这样会惯坏孩子的,可以继续往下看了。
二、合理地约束,温柔地表达
满足孩子,不等于不管不顾,怕孩子哭闹而放任自流更是家长失职。
在合理满足孩子要求的情况下,如果他还是要求吃,也需要温柔坚定地拒绝。告诉她:“今天吃的够多了,妈妈不想让你的小肚子疼牙齿被拔掉。”或者转移注意力,拿孩子最爱的玩具和其他有趣的东西吸引她,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奏效。
少数情况下,孩子如果大哭大闹非要吃冷饮,那就不是简单的想吃冰激凌的问题了,而是孩子的心情不好需要一个慰藉。这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冰激凌,同时再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让孩子暂时安定下来,然后慢慢引导他放弃没吃完的冰激凌。
毕竟我们是养孩子,不是管犯人,在规则之中,也要有适当的自由。
我甚至见过更加让人不能理解的家长:自己买一堆冰激凌放在冰箱里,转过身吃一个,扭过头再吃一个,却要求孩子一天只能吃一个……因为他们的逻辑是:我是大人可以随便,你是小孩只能听我的。这不是欺负人嘛~~
三、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比抵制冰激凌更重要
不阻止绝并不等于提倡,热的时候找凉的,嘴巴爱吃甜的,这是每个人的天性。
与其隔离,不如疏导。对孩子们的健康来说,培养良好的吃饭习惯,远比粗暴的抵制糖果更加重要。
比如冷饮最好在两餐的中间吃,不要空腹或刚吃完饭就吃冷饮。这样就不会影响孩子正常的消化和吸收。
吃完甜食之后喝一口白水漱口,保护牙齿。
当孩子运动完,大汗淋漓的时候,不要立即进食冷饮,要先擦干汗水,先喝点凉白开或是休息一会儿以后再去食用冷饮。
再比如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酸奶等,需要在室温下回温一两个小时后再吃。
四、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给予孩子正面安抚
《正面管教》中反复提及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四中心理需求:
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在得到家长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寻求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报复: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孩子表现不好的时候,是最需要我们爱的时候。
孩子为一个冰激凌撒泼打滚,为一个玩具翻天覆地的时候,他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得到”与否。
他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是父母真正看到他,承认他的存在、他的需求,不以“你是我孩子你只能听我的”来敷衍他。
不管是寻求关注、寻求权力、报复,还是自暴自弃,最本质的根源,是孩子没有得到应有的价值感和归属感。
而这些,是需要父母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看到孩子,为孩子建立坚定的信心的。
做家长其实真的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孩子天生个性不同、想法瞬息万变,既不可照本宣科只听专家怎么说,也不能随心所欲。只是一块冰激凌的吃与不吃,也能产生这么多问题。
不过,相信孩子有自己的内在发育规律,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内在非常精美的秩序,你就不会过多地控制和打扰他的成长。
在孩子小小的心里播下信任与尊重的种子,那种良好的积极的内驱力足以化解很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