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谁”的本质(三)|共情和善意

2021-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和全世界谈恋爱

前两个系列写了【努力】和【高效能】的个人特质(当然是当时的激情文,还要再完善),这些是个人对自己的要求。

那我们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是如何互动的?活在自己世界的人是很少知道“你对世界的态度,也是世界对你的态度”,生命是种你对他人的回响。用句通俗易懂的话就是“这人人品挺好的,人很nice"。这些人都有哪些表象与本质。

1、表象:言语舒服,给人以平和,尊重,照顾他人的感受,给人以语言、情感、氛围的舒服。

这方面最欣赏的是何炅在各类综艺里润物细无声的情商以及蔡康永在奇葩说里的循循善诱、不争不吵的给人的恍然大悟。(不谈人设就谈风格)

2、表象:行为上给人以体谅、关照

比如当一个人在分享属于Ta的内容,故事、经历、演讲时,不冷漠、给予适当的关注。而无论这个人的身份、分享内容是否真正有益于你。

当你的女下属因为特殊时期,身体不太舒服,你会不会悄悄地买杯姜茶。

在楼道里,别人在身后,你会不会帮他人按一下门,防止被撞。

…………

换位思考,些许的善意,稍微的共情。就是这个忙碌社会稀缺的一点暖流。

曾经有个短片,一个成年男人拿着公文包,出门,上班,无精打采,下班……他的世界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们可以选择精致主义的利己,但仅仅在这条自我“精致”“填充”的道路上忙碌,会不会少了些色彩,少了些外界回流的声音?人生会不会干瘪而无味。

而很少有人能真正明白:大成者及幸福感的获取与在他人积极互动中提供善意的价值密切相关。

有些人会说:我很忙,处理自己的事情都无法顾及。哪有时间去搞啥善意和共情。可是当我们冷漠时,凭什么期求生活回流给我们善意和热情?

有些人会说:我只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换位思考,表达善意,共情。那既然知道对有关系的人(家人)这样做有很大的意义,为什么不自我做起,为营造这种社会氛围做点可以做的。

我们都有一刻觉得这个社会,大家太忙,太冷漠……那问题出在哪里?

事实上,不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换位思考,些许的善意,稍微的共情,我们会更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