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澄:我把方案摔在他脸上了

2017-10-19  本文已影响146人  易仁永澄
本文纯属虚构,实属我的各种加戏。不知道你能从中学到点什么么?留言告诉我吧。

1

他,名字叫李俊彦,我的公众号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他了。今天,他拿了一份资料给我看,我当时就怒了,直接把资料摔在他脸上!

记得我在发改委工作的时候,我经常自以为是地把一份材料写到我自己认为的最好,因为要搞到“最好”,所以总是在领导期待的时间节点附近才能给出来(用RSQC模型可以解释质量和进度的冲突)。

可是,我以为的最好在领导那就差得远呢!于是,刚在委里工作的那一年,经常因为这个惹领导生气,然后被领导拿材料打脸,要知道,是真的打脸啊!直接摔在我脸上,然后让我回去改好。

年轻的时候被打脸,肯定很不爽,但是想想在自己长大之后的今天,可以游刃有余地去处理事情,还是感谢我的领导的。

于是,为了李俊彦的好,我就把材料扔到了他脸上,哈哈哈哈。

2

来看看,他给我提供了份什么东西!


来来来,如果你是我,你觉得你会不会把材料摔他脸上!我们分析一下职场中最基本的素养吧:你给负责人汇报情况的时候,至少要完成结构化的基本准备。这个准备大约包括三部分:

思维部分,你要有结构化的思维。你要知道汇报的时候要结论先行,然后再阐述逻辑,话术为:“老板,我要给你说的是XXX(一句话概括,无法用一句话说明的东西,说明你肯定没懂),我要从ABCD等X个部分来介绍。”如果你有时间,顺着把ABCD再展开说,如果没有时间,这样就够了。

逻辑部分,你的论证一定是有结构的。ABCD等若干部分之间一定是符合某种逻辑关系的,而不是随便写出来就行了。比如:我给你谈谈关于3种动物,他们分别是:风、马、牛。发现了么,逻辑有问题你就会有冲突感,真的是风马牛不相及啊!

*表达部分,你的表达要符合利他主义。这个问题很多人不重视,写也好、说也好,随便一扔就完了,他们不懂得沟通中会因为噪声导致效率降低、他们不知道协作界面良好的概念,只管自己弄明白就好了。我特别写过文章:《遵循这条规则写文章,让他人对你的好感翻倍》。

来看看俊彦提供的资料,我们来分析一下他的结构,我用了我的洪荒之力概括了材料中的五部分结构:

这是什么逻辑?从一个知识点到成员、从一个不知道在谈什么的点上到社群建设,可能这里也是有关系的,就是混沌吧。

3

不过,李俊彦这个小伙子的自我功能比较完整,一会他又带着新的方案回来了,方案上写着:黄金思维圈 + 假设校验。但是,里面也没有啥内容,他说,希望我带着他做一遍,他好学学这里的思路。

“你希望跟我讨论的究竟是什么?”这是对“对象”的提问,提问话术的特点是问What,也就是“是什么”,如果你连讨论的对象都不明白,还怎么用各种模型来解决问题呢?

俊彦想了想说:“我要做目标管理小社群的宣讲会,我正在为老大准备宣讲的思路和大纲,所以,对象是:分享会的思路和大纲。”

“你要做分享思路和大纲,那思路和大纲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对“方法”的提问,背后是系统思维,逻辑是:输入什么、通过什么系统可以输出思路和大纲呢?要知道,凡是考虑“方法”的时候,也就是讨论How的问题,都可以使用黄金思维圈,因为这里有Why - How - What的逻辑在,可以讨论出How的问题。

俊彦说:“我不是给你说了么,黄金思维圈+假设校验啊!”诶,年轻人啊,连续答对两个问题就坐不住~

“你为什么要做这次宣讲会呢?”我调用了黄金思维圈,开始对目的进行追问。问到这里,俊彦直接就卡住了,他无法回答上来。

“没有一个稳定假设的时候,你想回答关于Why的问题,除了拍脑门还能干什么?”我批评他,他委屈地看我说:“什么是稳定的假设啊?”(我内心无数OS:你要自己尝试啊,不尝试,我告诉你也没有用啊!)

4

“稳定的假设就是原则,原则就是底线、是判断的根本依据。”我常说原则>方法>实例,就是因为原则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来看看“为什么要做一次宣讲会”背后依循着什么原则,我觉得有3条:

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要做宣讲会的目的就变得清楚了:告诉大家我们的期待——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并领导用户一起创造价值。细致分析来看:

所以,我们的宣讲会,就是要想办法告诉用户,我们内心真正的期待。

说到这里,俊彦终于有点被我打动了,他也认同了这些意义了。我内心继续OS:“哼,我从原则入手,推导出来的结论要是说不服你,我白混这么多年了。”

5

“既然Why有了,你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让用户知道呢?”该谈How的事情了,自然提出了这个问题。

俊彦整个就蒙圈了,他说:“开宣讲会啊!”,我一把刀就插上去了:“宣讲会是What层面的问题啊!就回答这个问题:用什么方式让用户知道我们的Why呢?”

看着他懵在那,我继续提醒他,以前有没有看过我写的模型啊,关于“知道”的,他突然想起来了,大喊:“认知、认同、践行!”(见文章《改变的底层套路是什么?》)。

嗯,要不是看他认真看过我的文章,我也懒得教他,他能答上来说明还是值得带的啊。

“你要如何让用户认知呢?除了宣讲会还有哪些方法呢?你要如何让用户认同呢?”我的问题提出之后,他陷入了沉思,我看他已经可以思考了,就自顾自地做其他事情了,三分钟后他向我反馈了两个自己得到的启发:

这个小伙子理解力还真是不错啊,“问题导向、在原则上努力”这两个原则他如果能够真的学到了,我也就放心地让他飞了。

之后,我们分析了关于认知的方法(清晰化、结构化、故事化、实践中萃取、榜样力量……)、关于认同的方法(打通经验、痛点直接解决、经验升维后的通用性、被他人认同……),以及未来运营端可以做的各种事项。


6

“这次不用你问了,让我自己来想,我要把这个宣讲会做成什么样的呢?”俊彦竟然会提问了。但是我还没有开心多久,他就又来了一句:“老大,这个问题怎么思考呢?”

想想看他很少做分享这个事情,我就给他提了提可能的假设,比如说:

我正说着呢,他突然拍了我的大腿,大喊:“老大,我终于明白学习的价值了!我以前学来学去,但是我都不知道怎么用啊!可是你就能把各种看的东西都放在一起用了,你就比我厉害在这里!”

我嫌弃地把他的手甩开,送了两个字给他:场景。很多人学方法,缺了很多前提,比如说:任何方法都是有应用场景、适用范围的,你学方法的时候必须知道它可以用在哪里、解决什么问题。所以,做卡片很重要,每次都写明这些要素,再把方法整理好,等到使用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调用。要不,成天学了些空方法,有啥用呢……

看他又有点骄傲的样子,我继续给他升维:“我给你讲过一万遍了,原则>方法>实例,很多东西你都学过,等到需要你去策划的时候,你就无法调用,到底哪里出问题了?不是方法你没有学会,而是如何调用方法的方法你没有学会吧?所以,让你平时做少、做扎实,让你平时把标准提起来你不好好听,RSQC模型啊,推进任务的时候要进度导向,对自己的要求要质量导向,标准低、学个半瓶子水,到用的时候还是什么都不行,那学那么多、那么快有什么用?”

他记完笔记,跳起来就走……我喊住他,问他去干啥,他满脸笑开了花:“我要去设计分享会的安排啊!”我又把资料甩在他脸上!

“你给我停!!!”他一脸诧异,不知道我为什么又喊住他。“你自己想清楚,我为什么叫住你?”我追问他。

7

看着他呆在原地,我也没有给他任何提示,就凭他自己想。

“难道是平庸的策略?”他怯生生地问我。“你为什么觉得这是平庸的呢?”

“因为你总是说,在脑海中出现的第一印象的东西,很有可能是平庸的策略,这种策略只能得到平庸的收益。我们想在这样一次活动中得到更大收益,那这个策略必须要推翻。”

能这么说我也就满意了,这个兄弟算是长进了,在思路上形成有独特性和冲击力的,效果才有可能好。于是,我们两个凑在一起又嘀嘀咕咕地半天,搞了一堆想法,洋洋洒洒正反面10页纸:


这些想法,我要通过2017年10月19日晚上21:00的说明会来给大家展示出来,欢迎你前来,地址是:YY语音41859800频道,来听听吧,李俊彦被指导之后搞了个什么出来!

知识型IP训练营第四期开营了,我从第1期一直呆到了第4期,昨天入群,我在里面插诨打科的聊着。突然看到连续几个人发言,都是:形象设计师、正面管教师、生涯规划师、咨询师……看到满屏幕的“师”,我突然很恐慌,竞争力来自于不同维度的组合,如果都是各种“师”,那我的竞争力从哪里来呢?

有伙伴来加我说:“永澄老师,你好”。我说“你就是说,永澄老,你好就可以了。”她忽然说:“那我就要对你说,永澄老好了!”哈,我的心情一下就好了。



有趣的伙伴就要在一起,看黄总这么多头衔,我惊呆了,有需要的伙伴加她聊啊,有趣的人,值得认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