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考前压力,从容面对考试(转)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564938e12391fe6f.jpg)
大家好,我是曹湘宸,来自创知路团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今天来和大家分享主题为“缓解考前焦虑、从容应对考试”。
二轮复习开始,很多学校都开始了考试车轮战,各种小测、校考、模考不断消耗同学们的体力。很多同学都陷入了考前焦虑的恶性循环。我们今天的讲座主要围绕“考前焦虑”的主题,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努力保存体力,从容面对考试。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1b7cc994920171ca.jpg)
今天主要分两部分:分清焦虑类型和解决焦虑办法。
首先大家要区分焦虑和抑郁。焦虑是对“未来会有危险发生”的担心,抑郁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悲剧”的不愉快。焦虑是有保护功能的,即预设危险,保护自己;而抑郁是一种消极情绪,沉溺于此会让人滑向深渊。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97813f5a0baa544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cf1d6a2c4be23ea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b7a3fe8683edce22.jpg)
焦虑主要分为三个类型:现实焦虑、道德焦虑、神经性焦虑
现实焦虑——自我和现实的冲突,其实就是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矛盾,比如担心考试路上会堵车,害怕写字笔写着写着就没墨了等等,都属于现实焦虑。这其实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焦虑,从进化的角度来说,这种焦虑可以提高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警觉,帮助人更好地提高存活率。现实来看,这种焦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预见到未知的隐患,从而避免很多低级错误的发生,不因为考试迟到或笔芯没墨而发挥失常。
道德焦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其实就是自我表现和父母道德评判之间的冲突。超我负责制造两种感情,内疚和羞耻。这两种感情都是作为自我惩罚的手段存在的,每当孩子考试失利的时候,如果父母一味采取批评指责的方式,就可能调动起孩子内心的超我机制,使他产生非常负面的消极情绪。这样,在下次考试前,因为害怕这种可能到来的惩罚,自我就会自动进入焦虑模式,以调动防御和保护,避免惩罚的到来。
神经性焦虑——自我和本我的冲突,其实就是实际情况和内心欲望的差距导致的反应。欲望其实是内心的本能,很多时候,你只会感受到莫名其妙、挥之不去的焦虑,但是你并不清楚自己在焦虑什么。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你会被这个问题所困扰,过度思虑,从而陷入“想太多——更焦虑”的恶性循环,而且很多时候人们往往就是为了摆脱这种焦虑才得上疾病。比如说强迫症就是利用强迫行为减轻焦虑。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0054b585b345bed1.jpg)
那怎么办呢?给大家提出几个办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4fe28e7b092ab061.jpg)
1、“这都是我想出来的”
有研究表明,97%你担心的事都不会发生。尝试把自己焦虑的想法看做是“猜测”而不是“事实”。告诉自己,“我可能考不好”不等于“我一定考不好”。你可以回想前几次考试前你是怎么预想的,并与最后结果对比,看看有多少你想的是最后真正实现的。当你罗列完后,你会发现,让你焦虑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你应该相信,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bd1f8b0210195b6f.jpg)
2、“你不是过去的你了”
我们总是喜欢相信过去的经验,总是喜欢重复过去。比如上次数学考试犯了一个特别低级的错误,你相信这次也很可能会犯。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经过上次以后,你格外注意做题的细节和规范程度?你的应对能力、知识储备,以及情境本身都已经发生变化,你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你了。你应该关注“你在此刻的经历”,努力消除过去经历所带来的偏见,明确的意识到“你不是过去的你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9fcda9c0ddcb4319.jpg)
3、“十年后,我还会在意吗?”
你可能会为一次小小的月考痛哭流涕,可能会为卷子上的马虎懊悔不已,可能会为考试排名靠后捶胸顿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对于你当下的处境,你是不是太狭窄了?你是不是只看到了负面的部分?这次的错误我知道了,我尽力弥补,避免在以后犯错;这次我落后了,我努力潜伏,争取下次进步。焦虑往往只让我们注意到眼前的威胁,而无法从更大的角度、更远的维度来看待当下的情景。10年后的你,还会如此在意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46abecf4eca62951.jpg)
4、“我先去干点闲事”
当你为一道题反复纠结时,如果还一直死盯着他,就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不妨先干点别的事,可以去看点闲书、跑跑步、听听音乐,千万别认为这是在浪费你解决问题的时间,往往当你开始重新面对自己的问题时,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说不定是“拨开云雾见青天。”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63fbaab381c83de5.jpg)
5、“做了要么是0,要么是1,不做肯定是0”
我们刚刚提到,并不是所有想法都是真实的,同样,并不是所有真实想法都是有用的。比如,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初审通过率是25%,因此100个人只有25个人会取得资格,这个想法是真实的,但是却对你没有帮助,只会让你吓到自己,连申请表都无法提交。请记住,把注意力集中在对你有用的想法上,做了要么是0,要么是1,不做肯定是0。
6、“我要努力,我不能再这样了”
研究表示,一定程度的焦虑能让你表现更好,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倾向,无视负面信息,偏爱满足我们的反馈。适度的焦虑能帮助你客观认识自己的处境,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让你始终有力气前进,有劲头追赶。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ad2783f5a2c19cef.jpg)
7、“不完美,怎么了”
我们应对有挑战事情的固有模式是:不能让事情失控,一旦面临一个任务,我们必须要把它准备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总是从这样的模式中受益。我们喜欢200%的准备,我们喜欢成竹在胸,以便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避免各种万分之一的出现。但你总会碰到你从没想到的状况,然后你慌了,又从反面激励自己更加周全准备。但生活从来不是严丝合缝的计划,请接受你的不完美,享受头脑风暴的过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5d42e0d0b51b5cba.jpg)
8、“能力不会凭空消失”
你的能力不会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得到全盘否定,实力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过去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无需对当下恐慌,周围一切不可控,但是你可以控制自己,把自己调适都最好状态,把不肯定的环境变成肯定的结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7625/38cfb8a452367804.jpg)
9、“做当前最紧要的事”
考前能做的,就是梳理复习笔记,复习易错题目。如果你既没有复习笔记,也没有错题整理,也别担心,就把你最头疼的章节和最重要的地方多复习几遍。别怕,做了总比不做好,有总比没有强,磨刀不误砍柴工,总没错的。
最后,想用德国诗人里尔克的一句话结尾:“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但同时又知道这根本无关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