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爱情,是双向的奔赴
快下班的时候,狗哥突然在群里说晚上大家一起吃饭,聊聊。
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还能有啥好聊的?莫不是要安排我们几个牛马在他婚事上的任务?虽然疑惑,但饭还是要吃的。
酒过三旬菜过五味,狗哥突然说他分手了。
我端起的酒停霎时停在了半空中,所有人的眼睛都凝视着他。
“上周分的”苦涩的笑容在他的脸上浮现,“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放过了她,也放过了我”。
狗哥的女朋友,我们一直没有见过。
他们是在前年6月份经朋友介绍认识的。
初次相识的新鲜感是热烈的。
盛夏的阳光不停炙烤着两颗年轻的心,贪婪地从对方身上寻找理想伴侣的模样,夸赞每一个优点,展示彼此最优秀的一面。
但新鲜感总会过去,太过热烈的开始往往经不起平淡生活的冲击。
慢慢的,话少了,女孩的回应也变得冷淡了许多,两人开始有了一些隔阂。
他们也曾坐在一起认真交流想法,试图解决问题,可最后总是无疾而终。
狗哥努力想要走进她的内心,却发现一个进不去,另一个出不来。
狗哥说,我曾无数次的怀疑我的选择是不是一开始就错了,我也很想问问她到底爱不爱我,可是每次话到嘴边都被咽下去。
满腹的委屈与心酸和着并不清冽的美酒,一杯杯下肚。
可这酒带不走往事,也冲不散忧愁。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选择往婚姻上走呢?”
“我以为后面会改变的。”
“可不管我怎么朝她走去,在爱情的这条路上,我始终只看到了我自己孤身一人,看不到尽头和未来。”
没有谁能一直忍受毫无回应的爱,也没有谁愿意日复一日的唱着独角戏。
爱情终归是两个人的事。
01
爱是彼此发自内心的责任
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个小故事,故事情节很老土很老套,但是每次想起来,都会觉得很温暖。
有一个男孩有一块金表,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有一头秀丽的长发。
马上要过圣诞了,男孩决定把金表卖了给女孩买一个漂亮的发卡。
当他兴奋的把发卡交给女孩的时候,发现女孩的头发已经剪掉。
原来女孩把自己的头发剪了,因为她想把这个头发换钱,来给男孩,买一个表带。
真正的爱一定是从心里发出的,一定是愿意承担责任的爱,一定是不单求自己的好,也要求对方好的爱。
02
爱是彼此的吸引和回应
1932年的春天,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杨绛和钱钟书相遇了。但这次见面的结果,最终却是悻悻而归。
原来经中间人孙令衔两头告知,钱钟书已有从小指婚的未婚妻,而杨绛也有相爱多年的男朋友。
但注定要在一起的人,只会念念不忘。
钱钟书认为杨绛现阶段还只是谈了男朋友,还未正式定聘,自己还有追求她的机会。
最终相思战胜了矜持,他大胆地给杨绛写信,约她出来面谈。
“我没有订婚”,“我也并非费孝通的女友”,由此,两下释然,情缘既定。
1935年,钱钟书和杨绛在父母亲朋的祝福中完婚。
婚后不久,钱钟书考取了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这对新婚夫妻的生活在异国他乡正式开启了。
在英国留学时,他明白杨绛身处异乡很想家,所以他以自己的方式给她安慰——笨手笨脚的他为爱人亲手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此后,钱钟书更是在62岁时为了给杨绛做早餐,才学会了划火柴。并且只是因为杨绛习惯晚睡晚起,钱钟书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负责做早餐。
再深的爱,也需要对方的回应。
有多少感情是败在了一方只知索取不知反思,最终消耗掉了最初的美好。
03
爱是彼此的付出和成就
1919年,18岁的梁思成第一次见到了15岁的林徽因,第一次见面,梁思成便被林徽因身上的灵气和聪慧所吸引。
这次见面后,林徽因便跟着父亲林子民去了英国伦敦。
两人再次相见已是1921年的秋天,因为一次意外事故,让林徽因与梁思成从朋友发展成为了恋人。
成为恋人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常常探讨未来。
交谈中,林徽因说她想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说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学科,我极爱绘画,接着也选择了这个专业。”
在林徽因的启迪下,梁思成选择了建筑专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1923年,两个热血恋人,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共赴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
宾大学成归国后,梁思成与林徽因在东北大学组建了建筑系,教书育人,一起相伴去各地考察。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中国多地失守,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开始了逃亡。
他们一家人一路逃到昆明,后又辗转多地,最后安居在四川宜宾的一个小镇李庄。
在这里,梁思成撰写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中国建筑史》。而这本书,正是由梁思成主稿,林徽因修改校稿。
这个时候林徽因的肺病已经很严重,需要长时间卧床。而梁思成因为长期的奔波、劳累,得了颈椎灰质化病,常常被疼痛折磨得无法抬头。正是在这个艰难时期,林微因与梁思成互相扶持、互相鼓励,并最终协助梁思成一起完成了《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因为林徽因而选择建筑学,从而成就了一个世界著名的建筑学家。
而因为梁思成的一路陪伴,林徽因的建筑师之梦得以成真。两个人的辉煌,都离不开彼此的付出!
真正的爱,一定不是瞬间的感动,而必然,是恒久的一种美色。
最好的爱情,是双向的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