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2021-08-31  本文已影响0人  黄鹂两只

[原文]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尽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涂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穷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挟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漓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涂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秦国陈兵周境,欲求九鼎。周君甚是忧虑,求计于颜率。颜率说:“大王不必忧虑,臣可以向齐国求救兵。”

颜率到达齐国,跟齐王说:“秦国不讲道义,大兵压境欲强要九鼎。周国君臣商议:与其把九鼎给秦国,不如索性送给齐国。齐国救下危难之中的周国,可以获得美名。还能得到九鼎,这可是宝物。请大王可以考虑一下。”

齐王听了非常高兴,发兵五万,在田忌的率领下救援周国。秦国也只能罢兵。

齐国帮周国逼退秦国,要求周国履行诺言,献出九鼎,周君并不想兑现诺言,非常苦恼。颜率说:“大王不必忧虑,臣去齐国解决这个问题。”

颜率到达齐国对齐王说:“多亏了齐国大义,保住了周国的君臣父子。周国愿意献上九鼎,不知道齐国想走哪条路把九鼎从周国运到齐国呢?”

齐王:“寡人可以借道魏国大梁运到齐国。”

颜率:“恐怕不行,魏国君臣早就想要得到九鼎,九鼎只要进入魏国,不可能还能送到大王手中。”

齐王:“那就向楚国借道。”

颜率:“也不行,楚国君臣也早就想要得到九鼎,借道楚国,怕也是有进无出。”

齐王:“那你说寡人究竟走那条路才能得到九鼎呢?”

颜率:“鄙国也为齐国伤脑筋啊。这九鼎又不是什么瓶瓶罐罐,提了就走。也不像鸟和乌鸦一般可以飞翔,马和兔子一样可以奔跑。当初大周打败殷商得到九鼎之后,运送一个鼎就要九万人,九个鼎就要八十一万人呐。更别说还有准备器械用具的辅助人等,数目也不会比八十一万少。现在就算大王能拿出这么多人来,也没有办法安全的把九鼎运送到齐国。臣都替大王感到头疼。”

齐王:“你倒是来齐国好几趟了,但根本没想把九鼎献给齐国吧。”

颜率:“不敢不敢,只要齐国想好怎么运送,鄙国马上就可以献出九鼎。”

齐王想不出办法,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九鼎作为权利的象征,在战国这个大争之世,能得到九鼎的意义不明而喻。所以任何一个有志于天下的国家都不会容忍别的国家得到九鼎。

所以在秦国抢先动手的情况下,颜率可以通过简单的“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打动齐国君臣。因为让秦国得到九鼎不符合齐国的利益。只要阻止秦国得到九鼎,就已经有利于齐国,更何况还能占据道德制高点,在名义上得到九鼎的拥有权。所以我认为真正打动齐国的不是颜率的游说,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齐国的利益。

至于之后齐国向周索要九鼎,而颜率能再次自信满满的出使齐国。是因为不管是颜率还是齐国君臣都知道。在当时的形势下,想把九鼎运送到和周并不接壤的齐国,只会便宜途径的国家。齐王和颜率的对话,只不过是齐王在宣示齐国对九鼎的拥有权。齐王最后的那句“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想表达的意思是周原本就没打算把九鼎给齐国,所以齐国理亏。九鼎难以运到齐国,在帮助周退兵之前就已经是明摆着的了。为何齐王有此一说呢?还是因为齐国要在与周的对话中占据道德制高点:九鼎可不是我齐国不想要,是你周不想给。颜率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回复了一句“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说明并非周不愿给,是齐国没办法要,背信弃义这锅我可不背。

那齐国为何抢占这个道德制高点呢?我认为是齐国在明知九鼎不可得的情况下,想问周国索取别的回报。齐王和颜率的对话,只不过是为了之后的谈判在争取主动权罢了。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理解,欢迎指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