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时间管理模型成长励志想法

学会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你也可以开创奇特的一生

2019-01-20  本文已影响52人  时间管理培训师黎翔

《高效时间管理模型》第四部分《时间管理的支柱》之《计划审视》第4篇文章,敬请持续关注,谢谢!

 

一  了解柳比歇夫

柳比歇夫于1890年生于列宁格勒。1916年,他26岁时在部队服役。1918年,从部队复员,到塔夫利达大学任教,开始从事学术工作。三十年代,柳比歇夫在列宁格勒全苏植物研究保护所工作,晚年在外省乌扬诺夫斯克任大学教研室主任。他结过两次婚,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在卫国战争时牺牲。于1972年逝世,终年82岁。

柳比歇夫是个昆虫学家,但是他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生物学、科学史、哲学、历史、数学、文学等,均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发表了70来部学术著作,写了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12500张打字稿,许多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

柳比歇夫短短的一生中留下如此丰富的遗产,大大超过了他同时代的人。他是如何获得如此光辉的成就的呢?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先说说他的独创产物——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从1916年,他26岁时起写日记,直到老死,中间从未间断过。他的日记很奇特,每天只有寥寥数行,记的内容是每天写作、看书、写信、以及其他工作各用了多少时间,此外再什么也没有了。五十六年如一日的千篇一律,就是统计他每天是怎样分配使用时间的。

例如:

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九六四年四月七日。

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三小时十五分。

鉴定袋蛾–二十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0.5)。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二十五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十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十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一小时二十五分。

基本工作合计–六小时二十分。

不只记录,他还核算。一天一汇总,一月一小结,一年一总结,分门别类,各项活动都有准确的数字。在总结的基础上,他制定下年度的研究和工作计划,然后又是逐日记下执行情况,这样循环往复,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通过时间统计法使柳比歇夫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时间统计法象是严峻的法官,对他一生中的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进行着严格地检查和监督。他把时间和生命视为一体,因为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一小时一分钟累积起来的。

正因为此,他不仅重视“成才”的时间,还十分重视时间的“下脚料”,物尽其用,不使它有一分浪费。英语就是他主要利用时间的“下脚料”学会的。柳比歇夫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他一生的时间,他把全付身心献给了科学事业,过了十分有意义,无愧于自己、无愧于人类的一生。

 

二  分析柳比歇夫

许多人了解了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一方面深叹大师的境界高不可攀,仰之弥高,钻之弥深;另外一方面感叹柳比歇夫肯定就是个工作狂,惜时如金,如果人活成这样,岂不无趣。其实事实恰恰出乎人们意料,请看柳比歇夫按他自己生活和身体的特点拟定的个人几条守则:

1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 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 不同内容书籍交替着看

5 睡得很多,一天十小时左右

6 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再看看他统计过的一天纯工作时间:1966年,共计1906小时,平均每天5.22小时;1937年,1840小时;1940年,1560小时;1943年,1612小时……

对于很多一天工作十几小时的忙人来说,这个数据似乎过于谦虚了。这样的个人原则和工作时间,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可能又似乎真的落后了,估计都混不下去。但是,有几个要点是要特别留意的:

1 柳比歇夫在28岁就确立了一生的伟大目标,知道自己活着的目的;

2 从26岁开始,坚持56年记录自己的时间日志,一日不中断,直到生命结束;

3 纯工作时间是指完全投入到目标实现的时间,任何准备或休整的时间(包括抽烟喝水等)都不算;

4 他对于时间日志,每日、每月和每年都要总体统计、分析和调整;

5 他没有节假日,没有特殊时期(包括二战、儿子去世、生病等),完全消除了生活与工作的界限,只有活着的值得珍惜的每一天。

三  学习柳比歇夫

1 学习及早确立人生目标

1918年,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回来,开始从事纯学术的工作。那会儿,他已经提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伟大的人会有伟大的目标,像柳比歇夫这样的时间大师,从26岁就开始树立了人生目标了,尽管到临终的时候他只是完成他人生目标很小的一部分而已,然后由于人生目标的不断鞭策,加上时间统计法的不断内省,取得了令人感叹的成绩,这样的人生真的很完美。

2 学会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的标准格式是: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1、记录:记录每个时间段,做了什么事情,消耗了多少时间

2、统计:按照时间消耗的类别分类统计,比如开会、学习、看书等。

3、分析:分析哪些地方的效率可以提高,哪些地方的时间消耗合理甚至可以发扬。

4、反馈:制定优化计划,以便更好地提升时间利用

其思想要点是:

⑴ 保持时间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切勿相信凭记忆的估计。

⑵ 及时调整时间分配计划,统计的目的就是方便为调整优化提供依据。

⑶ 坚持就是成功。

3 学习他特立独行而又悲天悯人的高贵气质

柳比歇夫一生中写了大量的信件,仅以1969年为例,那时他已是79岁的高龄了,一年竟写了283封信,答复人们向他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有的信件长达40页,简直是篇学术论文。这要耗费掉他多少宝贵的时间啊!

柳比歇夫在一生中,必要的串门和喜庆活动他都尽量避免,以节约时间。他坐电车只能把着扶手勉强站立时,还在看书,以充分利用时间。他一生中从不为出版自己的著作到编辑部去钻营、奔走,他舍不得把时间耗费在这些事上。可是为了帮助别人解决疑难,他却又是那么慷慨大方,毫不吝惜自己含辛茹苦、点点滴滴节约下来的时间。这真是:时间诚可贵,学术价更高,若为助人故,二者皆可抛。从这里,可以看出柳比歇夫具有多么无私、高尚的情操!

他不膜拜任何一个权威,不信仰任何一个原则。“在某些地方,其他任何人都见不到有真理存在,他却在那里孜孜不倦地去探求真理;而在另一些地方已经确定了不可动摇的真理,他却在那里探求怀疑。”这种可贵的性格使他和具有浓厚教条的苏联社会格格不入。

这样一来,他的精力被分散了,他写了大量与他学术研究毫无关系的文章;他用时间统计法节约下来的时间,被用到与他的学术研究毫不相干的活动上去了。更有甚者,他因此受到打击、迫害,为此他的学术观点因此而受到批判,博士学位几乎被撤掉,还险些儿被捕锒铛入狱。

怎么样,柳比歇夫害怕了吗?屈服了吗?不,他用斩钉截铁的口吻说:“我坚持这么做,而且非这么做不可。”他还多次向人说过: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虽然我们为他的学术设想未能实现而惋惜,但更为他这种离经叛道、坚持真理的精神赞叹。学术成就固然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可人的精神力量的价值也不可低估啊!

柳比歇夫还有一个可贵的品质,就是他从不追求那些富丽堂皇的物质享受,他要的只是生活必需品,再有就是一个放书的地方和一个宁静安谧的环境。时间统计法为他创造了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他是如此地繁忙,以致无暇去考虑那些物质享受,更不用说去追求了。在这追求物质享受成风的时代里,柳比歇夫的这种高贵品质不失为一种楷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