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和汉字不忘初心,长远理想思维

为什么要回到知识源头

2017-02-16  本文已影响1905人  王佩

昨天承蒙网友好意,转了一篇“得到”的文章,说的是音乐家通过研究小白鼠,发现了流行音乐的秘密。那就是流行歌曲普遍使用的AAB(两段旋律相同的歌词加一段旋律不同的副歌)模式,在小白鼠身上也是成立的。只要给小白鼠投喂食物A,连续几天后,在换成食物B,它们就会跟兴奋,从而给“重复+给出新的”AAB模式给出了实验室证据。从此,人类文化中许多不解之谜,都一下子水落石出。奥巴马的演讲词,英国梅首相怒怼反对党的晨间辩论,原来都带着小白鼠的文化基因,用这种方式,作者顺道把中国的《诗经》也给解释清楚了。

这位作者转述的内容,来源于国外的一本书,但是作者并没有白白转述,还附赠了关于《诗经》的解释。这类写作在中国非常流行,号称“知识变现”,就是把古今中外无论是谁的知识都拿来,掰开了,揉碎了,卖给读者,换成现钱。据说,有的知识小贩,通过这种方式已经获得了上千万元的订阅费。这还仅仅是起步。

在知识领域,有四类人。

  1. 知识消费者,求知若渴,但不懂的独立思考,热衷于购买知识小贩们兜售的任何东西。

  2. 知识零售商,兜售二手三手知识,在互联网上贩卖,并且在兜售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私货。

  3. 知识批发商,类似于批发商,他们把思想家们的知识,加入一些个人的思考,包装成畅销的概念,或者写成畅销书。

  4. 知识源头,真正带领人思考,教会你思考的思想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帕斯卡,摩西,使徒,孔子等等。

谁都知道应该回到知识源头,这样比接受层层转手的信息好处要多很多,但是知识源头的东西往往非常难读,与现代人的思维有距离,需要有人点拨,需要下苦功读,虽是甜水,但带着沙砾,蠓虫。

《创世纪》的故事,清楚地诠释,为什么人类的始祖,会犯下原罪,被逐出伊甸园,就跟知识传播中的信息扭曲有关。

耶和华造了伊甸园,对亚当说:

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我们把耶和华上帝的这段话记下来,称为知识 A:

耶和华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我们把蛇的话,称为知识 B

女人对蛇说:

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我们把这段话记下来,称为知识 C:

蛇对女人说:

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我们把这段话记下来,称为知识 D: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上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我们把这段话,成为行动 E: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从 A到E 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蛇是狡猾的,他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做了什么?

知识 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知识B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A,说的是,所有果子都可以吃,唯独一种果子不能吃。

B,在传播中,故意混淆了原话,说所有果子都不能吃。这样诱使夏娃的思想也发生偏差。

结果,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对比A和C。

知识 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知识C: 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唯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在蛇的B路径思维模式的误导下,夏娃的C发生了明显的偏差,她夸大了上帝的原话A。因为A,没有说过也不可摸

偏差是可以传染,扭曲是可以传递的。这在心理学上是有依据的,只要一方提供一个错误的思想框架,另一方感受到了这种张力,为了寻求平衡,缩小两个对立立场之前的距离,也会产生偏差。

很多商贩都利用这种心理来做生意,喊出一个不合理的高价,等我们还价。而我们为了缩小分歧,就靠近商贩的价格喊出一个自己不情愿的还价。最后以我们的还价成交,但是商贩已经得到了他一开始就真正想要的价钱。

蛇就是这样做的。看到C的偏差,蛇心中有数了,既然你的思维已经被带偏,不妨真真假假再带一次。

我们再来对比A和D,发现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

知识 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知识D: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在蛇半真半假的话语中,最基本的信息,事关人类前途和终极命运的信息,就这样被篡改了。

让我们从知识A到行动E再理一次:

知识A:“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行动E: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上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这个“于是”,“于是”得没有任何道理啊。

除非人类脑子进水,才去挑战造物主,这么明显地去违背他的命令。

但是再看,从D到E,就太符合逻辑了。

后果被缩小了,必死,变成不一定死,心存侥幸。人类的认知就这样被蛇误导和扭曲。

这告诉我们:要回到知识的源头,不要被中间的信息二道贩子给误导。

正如Python社区的“大妈”Zoom.Quiet在一篇文章中所写的:

知识源头之所以非常难啃,是因为在信息通路中:原创->再创->传播->营销->听说,每一个 -> 即,每一次传递,都被有意无意的添加了无用甚至于相左的东西。想溯源到达, 要耗指数级的额外能量。

所以, 直接啃源头, 看起来慢, 宏观上, 其实更加快。

对于他的话,我简直不能同意更多。

把给知识贩子的钱省下来,读点几乎免费的原典吧。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联系我的经纪人南方有路
想与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请点击《好中文的样子》写作私密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